近日,正处于私有化进程中的极氪公司,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极氪实现总营收274.31亿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达到20.6%,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个百分点,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销售收入占据了主导地位,达到229.1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2.2%的同比增长。
在车辆交付方面,极氪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交付新车244877辆,同比增长14.5%。这一增速不仅体现在交付数量上,也反映在总营收上,上半年总营收达到494.50亿元人民币,整车营收同比增长8%。
然而,尽管业绩表现不俗,极氪依然面临着新能源车企普遍存在的盈利难题。尽管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但第二季度依然出现了净亏损,不过亏损额度较之前有所收窄。
除此之外,极氪近期还卷入了“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据媒体报道,有极氪经销商被指以公司名义购买车辆并投保,随后再以“限时优惠”的名义将这些已被视为“已销售”的车辆卖给个人消费者。更有甚者,极氪直营门店被曝出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包装成“新车”进行销售,消费者在购车时才惊觉自己购买的竟是“二手车”。
这一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消费者对于极氪的信任度受到了严重冲击。当他们要求退赔时,往往遭遇推诿或拒赔,这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并非极氪独有,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在面临销量压力、库存积压以及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下的产物。这一灰色地带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车企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极氪的“零公里二手车”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与其高端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的高期待值密不可分。当消费者的期待与现实产生差距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极氪私有化进程的推进也为此事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今年7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并协议,计划将极氪私有化。这一决定虽然出乎外界意料,但公司内部表示,随着业务整合的深入,需要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