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联合ABC排名机构近期发布2025年985高校综合实力榜单,该榜单基于学科建设、科研产出、师资力量、社会贡献等核心指标进行评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前五,头部高校格局保持稳定。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理工科优势稳居第三,南开大学作为老牌名校排名第十九,重庆大学则以第三十三名展现西部高校的成长潜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全国第三的成绩刷新历史排名,成为前十中唯一的非京沪高校。学校在量子信息、核聚变能源等领域持续突破,其主导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2亿摄氏度运行100秒。
2025年,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中,超40%进入全球TOP50高校深造,印证其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合肥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更让这所“科技重镇”与城市创新生态深度绑定。
南开大学第19
南开大学以第十九名坚守北方文理强校地位。在化学、经济学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学校近年来发力交叉学科——其APEC研究中心为国家参与亚太经贸规则制定提供智库支持,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抗癌药物研发上取得关键进展。
2024年,南开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建的“数字经济研究院”,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为老牌学科注入新动能。
重庆大学第33
重庆大学虽位列第三十三名,却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智力支撑。学校在机械工程、土木建筑领域积淀深厚,其山地城镇建设技术应用于川藏铁路、乌东德水电站等国家工程。
2025年,重大牵头组建的“长江模拟器”大科学装置启动,为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与长安汽车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已实现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助推重庆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从榜单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继续领跑,分别以37项和29项国家科技一等奖保持绝对优势。浙江大学的崛起尤为亮眼——在脑机接口、作物分子育种等领域形成“顶天立地”研究格局,2025年横向科研经费突破80亿元,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达142个。
复旦与上海交大并列第五,前者在集成电路、新药创制上成果丰硕,后者则在船舶海洋工程、人工智能领域持续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九名)凭航天国防特色稳居前列,其参与的天宫空间站机械臂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名)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上打破国外封锁;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名)则通过数字经济学、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开辟人文社科新赛道。
此外,中西部高校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的压力。中国科大需应对长三角人才虹吸效应,南开大学亟待提升工科实力以匹配综合定位,重庆大学则要破解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5%的困境。随着“双一流”动态调整机制深化,高校竞争将更聚焦原始创新、社会服务与国际影响力。
总之,从中国科大的“科技报国”到南开大学的“经世致用”,从重庆大学的“工程赋能”到浙大的“产教共生”,中国顶尖高校正以多元路径书写高等教育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