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跟孩子较劲,换种方式跟孩子相处
创始人
2025-08-17 14:59:02
0

嗨,我是瑞秋。

暑假这段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甜蜜期”一过,我的耐心和精力就开始“告急”了。

平时偶尔出现的小毛病还能一笑而过, 但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一点点小状况就会让我心烦,常常忍不住想对他们发脾气。

上个周末,三个孩子在房间里玩玩具,我在楼下做饭;虽然能听到他们玩闹和丢玩具的声音,但我无暇顾及。

直到我推开他们房间的门,准备叫他们吃晚饭时,才发现他们的房间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

我站在门口,压根没法进门,因为整个屋子都铺满了玩具,我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他们又一次把所有的玩具都搬出来了,各种各样缺胳膊少腿的零件散落一地,看了只叫人头皮发麻。

见到此景,我的怒火瞬间冲到头顶,忍不住对他们怒吼:“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所有玩具都拿出来?为什么要搞得这么乱?赶紧收拾干净,收完才能吃晚饭。”

话一出口,我转身下楼,心里还有点后悔。

队友听到动静过来看看,和我暴躁的情绪相比,他显得很平静,安慰我说: “小孩子嘛,跟他们较什么劲?你保持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愣了一下。

是啊,小孩子的思维和行为还不成熟,所以他们经常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搞出个大烂摊子是常有的事。

若是要想和他们较劲,那是真的没完没了;与其硬碰硬,不如换一种方式相处。

1

放下控制欲

作为大人,我们总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比如在我看来,玩玩具最好的方式,是先玩一种,收好后再换另一种,这样房间就不会乱得像战场。

可在孩子的世界里,规则完全不同。

他们喜欢把各种玩具混在一起,就像我儿子,他会先搭一圈木质铁轨,再用乐高拼出房子、商店、树木,然后摆上动物玩具,最后再把小车和人偶也塞进故事里...

总之,他会尽可能用上他所有的玩具,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他搭建出来的小世界里,他创造出不同的角色,编造着自己的故事,玩得不亦乐乎,沉浸在其中。

我的出发点固然是有道理且符合逻辑,但却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如果孩子真的按着我的方式来玩玩具,他们的游戏或许就会单调许多,也少了探索和尝试的乐趣。

然而很多父母的问题就在于,总是希望孩子按我们觉得好的方式去做:按我们的喜好玩玩具、按我们喜欢的风格穿衣、按我们的规划选学校、找工作,甚至连结婚也要听父母的安排。

父母总觉得自己更有经验、目光更长远,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听话;一旦不照做,就解读成“不懂事”或“不听话”,于是陷入和孩子的较劲中。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

作为父母真的要学会放下控制欲,放下助人情结,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选择,不要处处替他们决定。

如果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别跟他们较劲;尊重他们的节奏,让他们自己决定,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

如果他们想按自己的方式玩玩具,就让他们玩,只不过玩好得自己收拾;

如果他们想在大夏天穿着厚外套,也让他们亲自体验一回大汗淋漓的感觉;

如果他们非要用细细的圆珠笔涂色,那就试试,体验过会知道结果...

很多事情都需要让孩子亲自去经历和体验,说一万句不如让孩子尝试一次;放下“父母一定是对的”的执念,孩子才有机会在自己的真实体验中,累积经验,收获真正的成长。

2

都是小事而已,会慢慢变好的

有些父母会说:不是我想管,是孩子的做法和想法太气人了,无法忍住不去纠正。

谁受得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拖拖拉拉,学习不专心,写字歪歪扭扭?

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忍得住不怼怼孩子呢?

我懂,因为我家有三个孩子,他们能想出无数种方法把我气得抓狂; 尤其是在我本来心情就不太好的时候,看他们做一些“不靠谱”的事,真的是分分钟想发火。

可你有没有发现,越跟这些小事较劲,这些小事好像就越难以跨过去。

心理学上有个规律:你越反复强调某个缺点,这个印象就会在双方的脑海里越来越深。

父母越说越气,孩子越听就越觉得自己差劲,同时也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短板”,甚至不断在那个地方“加戏”,最后真的就往父母口中那个样子发展。

所以父母有时候真的需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放任孩子的不足不管,而是要学会抓大放小。

与其把时间和情绪都耗在那些每天都会反复出现的小毛病上,不如把精力用在帮助孩子养成一两样真正能影响一生的好习惯上。

比如专注力、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才是他们将来面对更大挑战时的底气。

孩子的成长并非是一步到位的直线上升,而是上下起伏波动的过程,时而带给我们惊喜,时而令我们陷入失落中。

然而别忘了, 他们一直在越来越好的路上,今天看起来气人的小毛病,只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时间的洗礼,他们会更加成熟稳定。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总有一天他们不会再喜欢跳水坑,不会再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不会再轻易打碎碗或者打翻水杯...

当父母不再天天盯着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孩子反而会更容易在轻松的氛围里自我调整。

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集中在所期待的事物上,目光所在之处往往就是将要抵达之处。

不要在小事上跟孩子较劲,放下忧虑,期待美好,期待孩子会更好,才会真正遇见美好。

3

不要被孩子牵着走

成长中的孩子不完美,换句话说,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跟他们较劲,往往是两败俱伤。

可现实是, 我们的情绪却常常被孩子牵着走,一个成年人,竟然被一个脑子还没长熟的孩子“遥控”,这样是不是很不合理?

如果孩子乖巧听话,我们的心情就晴空万里;

如果孩子调皮捣蛋、犯错、闹情绪,我们很多时候会立刻跟着急躁、生气。

很多父母会说:“这不是必然吗?谁让他是我的孩子,他的表现肯定会影响我。”

可仔细想想,我们是成年人,该温和还是愤怒,应该由自己决定。怎么能把情绪的开关交到孩子手里,由他们决定呢?

我记得之前在一个游乐场,看到一位荷兰妈妈的做法让我印象很深刻。

她的孩子吵着要买冰淇淋,但很明显她觉得不该买,于是孩子放声大哭。

这位妈妈蹲下来温柔地说:“我理解你吃不到冰淇淋很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儿,我就在这里。”

然后,她就淡定地坐在一边,和另一位妈妈聊起天,神情平和,没有被孩子的哭闹扰乱

这个画面让我很佩服。

换作大多数父母可能早就被孩子的哭闹搅得心烦意乱,不是急着安抚,就是忍不住指责,情绪很快被带跑。

或许我们也可以学学这位妈妈,把孩子的情绪和我们的情绪分开看待,做到课题分离。

孩子闹,就让他闹;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轻松愉快。

恰恰是因为孩子情绪还不稳定,才更需要父母做一个稳定的“标杆”。

当他们陷入情绪风暴时,父母的平和就是最好的指引,让孩子慢慢学会如何调节自己。

所以,父母要守住情绪的主动权,别被孩子牵着走。你稳,孩子才会更稳。

4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长城收购奔驰工厂开业!巴西总统... 巴西圣保罗当地时间8月15日(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迎来重要里程碑——长城...
2025年8月第2周纯电轿车销... 电动轿车的战场,依旧是热闹非凡。2025年8月的第二周,各家新能源品牌纷纷“祭出杀手锏”,有的拼续航...
对话校友 | 余睿:从通信工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这里出发,于各个领域耕耘开拓,为新华园增光添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新华校友...
能上天入海!AG600“鲲龙”... 交汇点讯 8月1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AG600“鲲龙”批产第二架机(...
极氪二季度整车销售近230亿元... 私有化推进中的极氪最新披露了2025年二季度经营业绩。公司第二季度实现总营收274.31亿元,综合毛...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投产,第一辆哈... 8月17日,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启动生产,首款下线车型哈弗H6 GT标志着该品牌在拉美市场的本地化制...
原创 空... 在全球航空业需求高涨的背景下,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Airbus)正行走在一条艰难的产能恢复之路上...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 “生... 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长城汽车巴墨大区总裁张庚申...
V2G技术重构电网,电动车有望... 热点观察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车网互动(V2G)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 这一技术不仅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