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遇到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沉迷游戏和不学习摆烂两个棘手问题上。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一下子能迅速解决,而且沉迷游戏和学习自驱力不足,往往是比较复杂,积压时间比较久而导致。
这两个问题,也会分分钟导致家长的焦虑感攀升与担心和恐惧。
01
家长看到孩子不学习,沉迷手机和游戏,火气分分钟就会上来,被焦虑感所碾压。
本能地想去防控,想去制止,也忍不住说教和纠正。
甚至以硬碰硬的方式,强势镇压,不过家长越强硬,往往孩子的反抗也越激烈。
有很多家长说,要是不管,孩子能一夜都不睡,那还得了?
但唠叨和硬管,用各种方式干预的,也未必不是黑白颠倒。
父母有时候的管,只是想管管不着,生气吼几嗓子,然后把自己气到呼吸不畅,觉得自己这样已经尽力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担心,焦虑,甚至吃不下,睡不着,并没有给孩子提供实质帮助,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孩子。
把孩子惹恼了,甚至会拉黑父母,反锁门,跟父母保持楚河汉界的隔绝。
家长要清晰一个问题:
黑白颠倒与沉迷游戏,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积压。
往往父母是,在孩子有沉迷游戏和厌学苗头时,根本没在意,或者用武力和斥责的方式去纠正和镇压。
不仅没有救火成功,反而还在孩子原有内耗和消极中,又新添了一把火。
02
孩子所有表现的崩溃,撒谎,攻击,叛逆,并不是孩子想这样,故意对着干,而是他的大脑在向父母求救。
是孩子的情绪自我调节功能出现了问题。
无论是黑白颠倒游戏,还是沉迷手机,只是厌学后的一种依附。
反而那些没有厌学的孩子,也是有玩手机,也玩游戏,但会有节制,能随时停下来,也会在学习和娱乐中找到平衡点。
在跟父母聊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是极度焦虑和过度担心的。
孩子的一点反常情绪,都会激发父母异常的焦虑与不淡定。
往往是孩子有一点负情绪和消极思维,父母的负情绪和焦虑值立马会飙升好几倍。
孩子还没有完全崩溃,父母已经崩掉了,无心工作,吃不下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消极想法和灾难化思维。
我给父母的建议是:
自己都崩掉了,就别去管孩子了,管了还不如不管。先管好自己,稳住自己之后,再去接近和帮助孩子。
前边说到,孩子的内耗和厌学以及沉迷游戏是一个情绪长期积压后的集中爆发。
其实也跟父母的情绪不稳定,过度焦虑和一点点小问题就容易扩大化,这些也会加据孩子的焦虑,压力和内耗。
如果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有什么事还能放心地跟父母倾诉,要是孩子还没跟父母说个啥,父母自己先崩掉了。
孩子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安抚和溶解情绪,反而还得照顾父母的情绪,徒增了很多内疚感和不安全因素。
所以孩子很多时候,都选择不跟父母说,因为说了也没用,父母理解不了,也接不住。
03
家长要明白的是:
孩子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但孩子的大脑在关系中生存和成长。
家长与其焦虑,担心,不如反向呈现一下,先别去管孩子和处理问题,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处理问题的逻辑: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情绪不稳住,情绪问题得不到洞察,拆解和觉察以及重塑,想解决问题,根本无计可施。
即便是眼前看似解决了,但后续问题还会时不时浮出水面。就像解决了冰山一角,但冰下还有冰山层,迟早问题还会爆发。
父母的焦虑和着急时,是没有办法改变孩子从黑白颠倒和沉迷游戏中挣脱。
养育孩子很难,家长已经尽自己所能,也会遇到困难,也会很痛苦,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
有时,家长也需要心理支持,自我关怀和疗愈。
别急着帮助孩子,先反向呈现一下,帮助和觉察自己:
是否焦虑不安?是否寝食不安?是否夜不能寐?心心念念都是对孩子的担忧。
这个时候,不知道管孩子,承认孩子现在是有点问题,但不做任何评判。
将重要的精力放在自我关怀和释放焦虑情绪上,带着去情绪化的管教,孩子才能听得进去,才不会叛逆和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