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再次反复细读《教育的情调》,使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必须准确理解教育情调的四重性。
一是教育哲学的浪漫性。抓住浪漫性这个关键词,就能较准确地把握教育情调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取向。对于当下教育领域工具理性、技术至上依然甚嚣尘上的普遍现实,教育情调理论犹如一汪清泉、一缕春风,为教育一线注入了浪漫情调和人文风尚。
二是教育领域的微观性。教育情调理论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都是非常微观和具体的教育生活问题,如“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纪律的教育学意义”等。因此,一线教育教学活动等微观教育场景,可能是教育情调理论适用的最佳领域。
三是教育方式的交互性。教育情调的根基与本位、智慧和敏感性等核心概念都是建立在相处与交往基础上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切实行动,教育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行动与实践;师生互动,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而又敏感机智的交往;发生情动,即教育在心灵之中发生作用的情动时刻。
四是教育探究的反思性。教育情调理论倡导以叙事进行教育探究,教育者之间相互讲述教育故事的过程、教育者不断开展教育叙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反思的过程,也是教育研讨的过程。正是在互相讲述、教育叙事写作中,大量教育实例得以归纳整理,理解洞见得以不断加深,教育反思得以清晰实现。
(淮安技师学院 朱延华)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