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依托声乐教学优势,延吉路幼儿园召集在园幼儿祖辈、在地社区老年居民成立了“不老时光”老年合唱团,向探索“老幼共托”模式迈出了第一步。
6月17日,敦化路街道与延吉路幼儿园(金坛园区)携手打造的“敦金学堂”揭牌成立。旨在通过“老幼共托”模式,实现“双向滋养”。
试水“老幼共托”至今几个月过去,这个幼儿园里的“老年班”办得咋样?发生了哪些故事?老人们感受如何?来听听当事人们怎么说——
祖孙做同学,同唱一首歌
近日,延吉路幼儿园镇江路园区,一间教室里传出阵阵婉转悠扬的歌声,这是声乐教师刘敏正在为“不老时光”合唱团的20余位老人和数名小朋友上声乐课。
延吉路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以声乐见长,多位声乐教师教学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由在园幼儿组成的丛霖王国合唱团已运营多年。如今在专业声乐教师指导下,老人学习歌唱的发音技巧与方法,和孙辈欢聚一堂,纵情放歌,其乐融融。
“敦金学堂”揭牌仪式上,“不老时光”合唱团与丛霖王国合唱团联合演出,老人们精神矍铄,歌声悠扬动听。
从今年3月至今,每周三上午的这段时光,喜欢唱歌的林旭光都会在孙女就读的这所幼儿园里度过。
其实还在职时,林旭光就想着等退休了去老年大学报个班,培养发展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只不过事有缓急,在林旭光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自己接受老年教育的事可以往后放一放。没想到,孙女幼儿园搞的“老幼共托”,让自己一举两得。
“这家幼儿园的老师很有创意,对孩子成长和开拓视野挺有帮助。”57岁的李枝作为不老时光合唱团成员之一,也很认可幼儿园的这项大胆举措。
近几个月,李枝在幼儿园学习了不少经典老歌、时下流行歌曲,有年轻人唱的励志歌曲,还有孙辈们学唱的童谣以及幼儿园声乐教师李亚霖写的儿歌。每次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学唱歌,让李枝感到很开心。若当天家里有其他事影响,她也一定会协调开,不耽误上课。
“声乐老师刘敏给我们做音准或发音的指导,教每一首歌时,细到每一个字,如何正确打开口腔唱歌,唱歌如何发声,很专业。”
延吉路幼儿园声乐教师刘敏为“不老时光”合唱团授课。
盘活资源,老少都能“托”
现在,幼儿入园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一位难求”,开设的教学班也有所减少,这让幼儿园和老师有了一定精力去探索新的可能。最初,园方是从双职工家庭“无人带娃”的需求来考虑,开设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配备了经过系统培训的优质托育教师和保育员,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创设独立、配套的生活游戏环境,构建科学规范的0到3岁婴幼儿照护课程。
延吉路幼儿园邀请来自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的王老师为老人们教授国画绘制团扇。
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园方敏锐地察觉到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群体,同样渴求精神文化活动空间。
“很多老人帮双职工子女看孩子。一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回家了,有的孩子只上半天课,老人回家没多久就要返回幼儿园接孩子。孩子从入园到离园,老人只能在家等。而且很多老人对社区周边环境不熟悉,附近也没有朋友。往往是同来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老人能聊到一起,但这时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地提供给他们。”延吉路幼儿园副园长张妮介绍,园方在老人们接送孩子时注意到了这方面问题,认为有条件为在园幼儿的祖辈提供一个活动场所。
“幼儿园放学,老人经常提前三四十分钟聚集到园门口,坐那儿聊家常,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与其看着他们在门外风吹日晒,幼儿园里又有场地,何不把场地和资源提供给孩子家长呢?他们既能早早地进到幼儿园,看到自家孩子,又能学点他们喜欢的课程。”张妮说,这也是幼儿园做“老幼共托”的初衷。
于是,今年春天,幼儿园决定试水“托老”服务,“老幼共托”被提上了实践日程。所谓“老幼共托”,是将托老与托幼服务相融合,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幼儿园开办“老幼共托”,首先要考虑的是场地和师资。这方面,幼儿园活动场地充足,有空闲的教室、设备等资源可以利用。
延吉路幼儿园声乐教师刘敏为“不老时光”合唱团授课。
“办‘老幼共托’,政策上也是允许的。我们既有教师资源,又有场地,正好给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张妮介绍,师资方面,幼儿园教师本身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多才多艺,而为提升教师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的能力,幼儿园又对教师进行了托育服务、老年教育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目前,幼儿园有5名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书,7名教师持有“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证书,16名教师持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证,4人持有北舞教师资格证,高级心理咨询师2人,声乐8级以上教师3人,钢琴8级以上教师4人,素描、书法8级以上教师3人。
“幼儿园活动丰富多彩,幼儿父母参与率高,他们常参加园里举办的半日开放活动。但幼儿祖辈少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老人也想和孩子一起活动,办‘老幼共托’也是给了祖孙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延吉路幼儿园副园长韩雪说。
通过前期筹备,依托幼儿园举办丛霖王国儿童合唱团的师资优势,幼儿园就顺势成立了不老时光老年合唱团。作为一所公办园,延吉路幼儿园始终坚持其公益属性。针对社区退休老人开展的“托老”服务,主要是以组建合唱团、开办公益课堂的形式实现,不收取费用。
不老时光合唱团目前有成员40余人,八成以上是在园幼儿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余的则是周边社区的老年居民,已开展演出活动10余场。“他们喜欢唱歌、愿意唱歌,幼儿园打破围墙,让他们走进幼儿园,和师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上午。”韩雪说道。
美术老师授课后,居民李枝绘制团扇,有模有样。
“老年班”走红,今秋要扩招
目前,青岛市正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今年2月,青岛市民政局等28部门印发《青岛市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到要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扩增老年教育场所。
在延吉路幼儿园积极响应和推进下,“老幼共托”模式已运营4个月有余,园方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全面。
开办“敦金学堂”,是为探索“老幼共托”服务模式,建设全龄友好互动型社区综合体的实践。市北区民政局、敦化路街道办事处协同延吉路幼儿园金坛路园区,统筹规划区域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共同制定了以“一老一小”需求为核心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以盘活园所资源,打破传统幼儿园边界,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打造集丰富老年文化生活与幼儿托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综合体,形成“园社联动、全龄共享”模式。
延吉路幼儿园“老幼共托”课堂上,老人们在绘制团扇。
同时兼顾社区老年居民和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延吉路幼儿园在金坛路园区精心打造的“葫芦园”已成为老年居民的精神乐园,老人们可以在此学习声乐、绘画、朗诵;“篱笆园”作为0到3岁婴幼儿的托育园,则为周边双职工家庭解决“带娃难”问题,已累计服务婴幼儿百余名。
后续,幼儿园将依托“敦金学堂”,打造更多场地,增加课程和开课频次,不止为老人提供空间和课程,还将搭建起家园沟通、代际交流的平台。预计在今秋9月,延吉路幼儿园会推出更多优质课程,除了已成熟运营的合唱,后续还会添加书法、国画、钢琴、舞蹈等课程,仅对所需的特定材料收取成本费。
敦化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敦金学堂”将作为重要平台,持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一老一小”服务,为市北区乃至全市推进全龄友好社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家孩子没在幼儿园上学,我能不能来上课?”近期,有不少老人慕名来到延吉路幼儿园咨询。
“当然能。”园方予以肯定回应。打造“全龄友好”样本,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延吉路幼儿园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