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
手机管理问题是否让您感到头疼?
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成为暑期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为切实助力广大家长科学应对手机管理难题,南京市教育局依托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精心编写《中小学生手机使用亲子冲突化解指南》,立足实际提供专业指导,内容涵盖认知提升、策略方法和典型案例3部分,帮助您解锁科学管理妙招,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前面几期,
我们系统介绍了
手机使用亲子冲突化解的
关系策略、情绪策略和规则策略。
今天,
我们将通过“红绿灯法则”
一起来解锁手机使用冲突背后
隐藏的沟通密码。
在不同时机下,
家长们如何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问题
是需要技巧与智慧的。
手机使用中
人们沉浸于某件事的时候都不太习惯被人打断,孩子使用手机时(无论是休闲娱乐、聊天社交还是学习)也是如此。想要与此时的孩子实现积极有效交流,家长们需要掌握这些小技巧。
可以做的绿灯行动
1.提醒孩子时使用温暖关心的语气,至少要保持平静,比如“玩太晚对身体不好,还有5分钟就不能玩啦!”
2.提醒孩子时关注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既能了解手机使用情况,也能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你在做什么呀?是可以随时停下的吗?”
3.有时孩子在打游戏,而游戏以“局”为单位,或者涉及多人合作,不便在局中停止(随意停下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或伤害人际关系),可以问问孩子:“你这局还有多久?打完这局就要休息啦。”
4.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请在其完成手上的活动后再按照约定给予惩罚。
不要做的红灯行动
1.言语威胁孩子,比如“你如果再玩,我是不可能让你这周末去参加同学活动的。”
2.不由分说地给孩子的行为定性甚至辱骂孩子,比如“你又在玩手机!一天天地不务正业!”实际上有些孩子可能是在用手机学习,或者刚开始玩游戏就被家长看见,又或者是在和朋友交流。误解会让孩子委屈和愤怒,从而产生敌意。
3.不断打断或干扰孩子使用手机,比如每过5分钟就要提醒一下孩子,或者随意探看孩子的手机屏幕。
4.粗暴地打断孩子使用手机,比如不管孩子在做什么,直接抢走手机、砸手机、断网或切断电源等,这可能促使孩子采取冲动行为,导致危机发生。
5.完全没有原则地放纵孩子,忘记执行约定的规则,或者有其他家庭成员干扰规则的执行。
手机使用后
用完手机之后,孩子们的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此时如果抓住契机对使用过程进行妥善的总结与处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可以做的绿灯行动
1.如果孩子初次遵守了约定,给予适当的肯定,并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比如:“你很守信用,我相信你之后可以继续保持。”如果孩子多次自觉遵守约定,则泰然处之、不褒不贬,体现你对孩子的信任以及给予的自由。
2.如果有事先说好的奖励,请按照约定执行。
3.如果孩子没有遵守约定需要执行惩罚,家长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孩子都处于相对平静和理性的状态,并在向孩子说明违反了哪条约定、执行哪项惩罚之后再执行。比如:“你今天超时了半个小时,违反了1个小时的约定。这是第一次,所以明天少玩半小时。但我也要提醒一下,如果再超时的话,我就必须要没收一天手机了哦!”
4.引导孩子思考这一次能够或未能按照约定使用手机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可以怎样做。不过这一步家长可以留更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思考,减少说教。
5.如果孩子愿意交流,也可以用好奇和开放的心态聊一聊他/她和朋友交流了些什么,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玩了些什么游戏以及结果如何。
不要做的红灯行动
1.反复唠叨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甚至延伸到其他事情上,比如“你总是玩手机,难怪你这次考这么差。”“你上次用手机到好晚,还让我怎么信任你?”。
2.使用暴力或侮辱性言行惩罚孩子,比如打孩子,羞辱孩子的人格,或将孩子未遵守承诺的行为公开发表在亲友或学校群聊、朋友圈等公众平台或发给老师并进行指责和羞辱等。
下期,
我们将带您
走进手机使用亲子冲突的真实场景,
实际学习如何运用本系列指南中的方法,
将剑拔弩张的亲子冲突转化为温馨对话,
重建和谐亲子关系。
来源:宣传与德育工作处
编辑:程笑
校对:曾文君
责编:冯杨
上一篇:成人高考特殊教育专业报名条件
下一篇:市北这所热点校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