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不满”到“挤破头”,农学专业凭啥“逆袭”?
创始人
2025-08-22 21:05:58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曾被某网红考研专家断言“录取分数不高,本科毕业多是卖种子,收入和工作环境都难称理想”的农学专业,如今正迎来戏剧性转折:从高三学子“避之不及”的冷门,变成了竞相报考的“香饽饽”。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中国农业大学数据显示,近年来该校农学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升10%左右,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的差值年均上升8-9分;西南大学农科类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从“招不满”到“挤破头”,涉农专业的“逆袭”背后,是政策、科技与市场的三重共振在持续发力。

政策护航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中央财政连续多年每年投入超千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政策与资金的持续加码,直接推动了农业就业市场的薪资升级。在长三角地区,合作社职业经理年薪普遍达12万-20万元;智慧农业工程师、生物育种科研岗等岗位薪资持续走高,让农学专业彻底摆脱了“低收入”标签。

科技赋能则为农业打开了新空间。无人机植保、智能监测设备、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田间地头加速应用,不仅重构了农业产业逻辑,更催生了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农业物联网工程师等新兴职业。这让农学毕业生同时迎来“传统岗位提质、新兴领域扩容”的双重机遇,职业赛道越拓越宽。

市场扩容更印证了农业的潜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大关,生物育种、农业碳汇、预制菜装备等细分赛道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从全球看,以色列通过滴灌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发展高科技农业,特拉维夫大学农业工程系与农场深度合作,近六成毕业生进入农业科技企业——这种“科技赋能农业”的模式,与我国涉农专业热度攀升的内在逻辑高度契合,印证了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无人机掠过金色稻田,基因测序仪解码作物生命密码,如今的农学专业早已跳出“与泥土打交道”的传统印象,成为站在科技与农业交叉点的“新赛道”。对青年学子而言,选择农学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而是跻身农业科技潮头的主动奔赴——在这里,既能用专业知识守护粮食安全,也能借科技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院士所言:“现代农业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更多年轻人带着科技素养与理想情怀扎根田野,中国农业的未来必将生长出无限可能。这,正是农学专业“逆袭”背后最动人的时代注脚。

原标题:《微言 | 从“招不满”到“挤破头”,农学专业凭啥“逆袭”?》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布米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乌克兰空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 △资料图乌克兰空军8月23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一架米格-29战斗机在执行战斗任务后在机场降落时失事...
以色列民众举行抗议,呼吁结束冲...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作出了两项看似矛盾的决定:一方面,他表示已经批准以军...
从情绪智慧走向教育温度 当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崩溃大哭,理性教导为何瞬间失效?批改作业至深夜的烦躁感如何蚕食着教育者的初心?这些...
成都市科技中学附属初中9月开校... 今年,成都新建3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3000个。新学校都有哪些特色亮点?为开校准备得如何?...
特斯拉Model Y L:专为...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多口之家对汽车空间的需求日益凸显。以往,当一家六口计划外出游玩时,五座车型显然无...
特斯拉Cybertruck“逆...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23日,据外媒路透社报...
小米交出史上最强财报,但产能成... 来源:蓝莓财经 8月19日,小米集团交出一份几乎“无可挑剔”的二季度财报。 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 来源:济宁新闻网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面会,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新高地。 山东中科富能光电科技...
巴西总统:某些国家以打击犯罪为... 当地时间22日,正在哥伦比亚参加《亚马孙合作条约》成员总统会议的巴西总统卢拉表示,某些富裕国家以“打...
南航长沙首拆空客A319,超千...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附近的一座巨大机库内,一场不同寻常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8月22日,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