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麦麦
“科学无国界?扯淡”!
“谁说学不好外语就是文盲?文盲说的”!
敢说这些话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最牛愤青教授”---郑强。
曾怒斥整个教育界,把洋节骂得死去活来。
一开口就炸,堪称中国“最敢说”的校长!
然而曾怼遍全网、天不怕地不怕的郑强,却在退休后悄无声息地“躲”进山沟沟里了。
究竟是累了、怕了?还是压根没变。
退休后蹲守山沟,他的“怂”,究竟打了多少人的脸?
一、“当代鲁迅”、最狂校长
中国哪位校长的演讲最霸气?
无疑是被网友称为“最狂校长”的郑强,言辞犀利、敢怒敢言,说是“当代鲁迅”都不为过!
三千多名校长在台下坐着,他一站上台,火药味儿直接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明星富豪的照片有啥用?孩子们知道谁是程开甲?谁是黄旭华吗”?
一句话,说得台下哑口无言。
紧接着他又冷笑道“连自己国家的英雄都不认识,还谈什么立德树人”。
你可以说他言辞过激,但你很难不认同他说的话。
正所谓“忠言逆耳,但却利于行”。
郑强曾谈论中国男人称“一个男人,只能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能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该对权贵和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他骂功利教育,更像是在啪啪抽当代教育者的耳光。
“中国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搞死在起跑线上”!
针对我国名校学生外流情况,他更是语出惊人:
“谁是卖国贼?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他们用学习的知识,去帮外国人开辟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这一系列“强人强语”,言辞犀利、激烈大胆,站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
有人骂他言辞偏激,有人说他哗众取宠,可年轻人却像疯了似的转发他的视频。
评论区更是直接被“强哥牛B”“这才是真正的学者”等言论疯狂刷屏!
他是“网红”,但却不是靠卖惨、卖情怀去博眼球的网红。
而是靠“敢说、敢做、敢教”火起来的,虽然人出名了,可争议也随之而来。
2021年,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直接把他推下神坛。
他曾说“英语过四级就够了,死磕雅思托福,纯属浪费生命”!
这句话的本意是针对“非英语专业生”,没必要在英语考级上浪费太多时间。
可不知怎么传着传着,就变成了“郑强说学英语就是蠢”!
此言论一出,全网一片哗然。
不明所以的网友,直接被带偏,郑强也瞬间陷入了众矢之的。
甚至还有人说他是“用争议换流量,丢了读书人的脸”。
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在“哗众取宠、想火想疯了”。
实际上,他的学术水平相当之高。
二、赴日留学、报效祖国
“跑得远跑得久,比起跑、抢跑重要得多”。
郑强曾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提到了中国“病态”的教育。
幼儿园拼兴趣班、小学比分数、中学拼升学率、大学争排名,但没人在意孩子到底想不想这样。
这不是育人,是流水线,是造机器人!
他对教育有着一套自己的观念,但却被部分网友扣上了“双标”的帽子。
甚至被嘲讽道“自己留洋回来,结果现在劝大家别学”。
但是没人知道,郑强当年在日本差点拿不到学位,就因为不愿意在论文上加“感谢资助单位”。
1978年,郑强考上了浙大化学系,大学毕业后正式从事有机硅材料研究。
在这之后,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努力,研究热爱的高分子专业。
1992年,他又成功考取了公派日本京都大学的中日联合博士生。
之所以去日本留学,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的差距。
为了早日学成归国,他每天玩命地学习,有时甚至连吃住都住在实验室。
博士毕业后,日本导师极力挽留,甚至开出天价薪酬。
可郑强却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绝道“我绝不当汉奸”。
同行这么多人,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寥寥无几,其余的人都留在了日本。
去时欢声笑语,回来却形影单只。
或许在国外会有更好的发展,但郑强从来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被问及原因时,他总是义正凛然地说道“大家都去待遇好的国外,那谁来建设咱们自己的国家”?
回国后,郑强便毅然投入教育事业,在浙大的讲台上一待就是十七年。
如果不是一次震惊中外的爆炸惨案,估计郑强也不会变成慷慨激昂的“愤青教授”。
三、蹲守山沟、回归初心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到国内。
当时正在给博士生上课的郑强知晓此事后,瞬间被惊得哑口无言。
因为,那颗导弹的防漏圈,居然是中国科学家造的!
祖国培养了人才,最后却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国家。
那一刻,郑强痛心疾首地说道“今天我不想说话了,虽然平时一直很亢奋,但我不想教你们了,哪天不知道就被自己学生制造的炸弹给炸死了”。
话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却并非不无道理。
他曾说,美国人宣扬“科学无国界”,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当年钱学森想回国,硬是被美国人扣了三年,这还能叫“科学无国界吗”?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了问题。
郑强平时演讲是“话糙理不糙”,这种硬碰硬的方式虽然容易树敌,但却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3年,他退休了。
没仪式、没合影,没人送行。
很多人都等着看“网红校长”的下一步,是开直播、出书、还是巡回演讲?
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他直接提了个旧包,一头扎进了贵州深山。
台江县民族中学,90%都是苗族孩子。
有些孩子为了上学,需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教室。
65岁的郑强,虽然体力不如当年,但硬是没掉队。
他站在黑板前,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解方程,聊理想。
看着眼前祖国的花朵,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你们值得更好的人生”!
以前西装革履、中气十足;如今穿解放鞋,裤脚沾满了泥。
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他自掏腰包,买了500本《数理化通俗演义》。
一块黑板、几支粉笔、一群孩子,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状态。
有人说,郑强是“怂”了,这才躲进山里了。
我只想说,这纯粹是瞎扯!
他一直没变,只是换了个方式去教书育人。
正如他所说的“读书不是为了当人上人,而是让脚下的土地更结实”。
结尾:
郑强之所以令人敬佩,不是因为他敢“骂”,而是敢“退”。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怕了,而是看清了。
真正的学者,从来不是只在人前慷慨激昂,而是始终坚守初心,报效祖国。
他用行动证明:教育不是表演,是陪伴;不是流量,而是照亮!
信息源: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