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邻居小雅最近容光焕发,见面总是笑盈盈的。记得半年前,她还常为儿子的学习愁眉不展——孩子成绩中等,写作业拖拉,请过家教也不见起色。
我问她有什么喜事,她神秘地笑了:“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天只要对孩子说三句话,孩子的成绩居然自己上去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经过深入交流,我发现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
第一句:“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吗?”——代替“今天考得怎么样?”
小雅说,以前儿子放学回家,她第一句话总是问学习。孩子要么敷衍了事,要么闷不吭声。后来她改成问“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子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妈妈,今天体育课我们玩了新游戏”、“自然课上老师带我们观察蚂蚁”......听着儿子兴高采烈地讲述,小雅才发现原来学校生活不只是上课考试。更令她惊喜的是,随着交流的增多,儿子渐渐主动说起:“今天数学课特别有趣,我全听懂了。”
当我们只关注分数,孩子感受到的是被评价的压力;而当我们关心他的整体体验,他反而更愿意分享学习中的点滴。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学习效率的保障,这句话恰恰为孩子创造了放松的倾诉环境。
第二句:“需要我帮你看看吗?”——代替“这么简单都不会!”
小雅的儿子以前遇到难题就退缩,常常空着不做。小雅心急,总会批评:“上课听什么了?这么简单都不会!”结果孩子更加畏难。
现在她会说:“需要我帮你看看吗?”如果儿子表示需要,她就坐下来一起分析;如果儿子说想自己再试试,她就点点头离开。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时候儿子会选择自己再试试,而且往往真的能做出来。小雅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不是需要家长替他解题,而是需要知道背后有人支持。
这句话传递的是信任而非指责,是支持而非代劳。它保护了孩子的自主性,同时又让他感受到不是孤军奋战。研究表明,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敢于面对挑战。
第三句:“我相信你能搞定。”——代替“再不努力就完了!”
考试前,小雅以前比儿子还焦虑,各种“抓紧复习”、“考不好就...”的叮嘱不绝于耳。现在她只说一句:“我相信你能搞定。”
起初她也没底,但几次下来发现,儿子反而更加自觉复习,考试成绩稳步提升。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妈妈,你相信我,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可以。”
这句话不是盲目的鼓励,而是对孩子能力的认可。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信任暗示”会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证明自己值得这份信任。
这三句话为何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其实道理很简单:它们关注的是人而不是分数,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支持而不是压力。
教育学研究指出,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中,学习情绪和动机占很大比重。当孩子处于放松、被信任的状态,他们的认知能力会提高,记忆力增强,更愿意主动学习。
相反,持续的催促和批评会触发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产生皮质醇,这种物质会抑制思维活动,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不是话术,是心术
小雅强调:“重要的不是机械地说这三句话,而是真正调整心态。”如果一边说着“相信你能搞定”,一边满脸焦虑地盯着,孩子是能感受到言不由衷的。
她回忆起自己的改变过程:“最初是强迫自己不说负面的话,后来慢慢发现孩子的优点,现在是真的相信他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关系的构建。这三句话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背后是尊重、信任和理解。
每个孩子都有一朵向上的向日葵
看着小雅儿子现在自信阳光的样子,很难想象半年前他还是个低头走路、怯于表达的孩子。
小雅说:“我现在明白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朵向往阳光的向日葵。我们不需要拼命拉扯它长大,只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它自然会朝向太阳。”
这三句话就是那土壤中的关键养分:第一句提供情感养分,第二句提供支持养分,第三句提供信任养分。
教育的奥秘往往就藏在日常最简单的互动中。也许今天回家,你也可以试着对孩子说这三句话,给那朵向日葵一个生长的机会。
毕竟,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优秀,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被理解。当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支持时,那种向上的力量会自动显现,成绩提升只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结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