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伊始,人大附中迎来“80后”新校长宓奇。
来自多个权威渠道的消息,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干部任免会,正式任命宓奇为人大附中校长,原校长刘小惠因到退休年龄,卸任校长一职。
作为全国著名中学,北京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海淀区传说的“六小强”之一,人大附中此番校长更替,引发教育界和家长群体的广泛关注。
宓奇,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2003年开始任教于人大附中,曾任物理教研组副组长、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校长助理、人大附中党委委员、STEAM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人大附中苏州学校筹建负责人,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正处级)、人大附中副校长。
在执掌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期间,宓奇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和质量分析会,带头剖析教学问题、研究提升策略。他坚持听评公开课,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研讨,务实作风获得师生一致认可。因表现突出,曾荣获2021年“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宓奇认为,人才培育既要重视“天边”,也不能忽略“身边”。
在他推动下,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开发出多门与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例如,围绕航天产业设立“问天”课程群,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学校还引进一批具有机械工程、天文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专业化的指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教育系的宓奇在一线教学领域表现非常出色。他曾荣获教育部第六届课件制作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并在北京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展示与培训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2013年,他被评为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并担任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教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协助完成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他表示,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示,“这次活动中形成的素材可以引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次校友分享中,宓奇认为,物理课堂“生长于往昔、生长于生活、生长自对话、生长向未来”。他结合在人大附中教育教学的经验及案例,强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鼓励学生探索创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启迪学生人生事业。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学校,多年来人大附中的教育质量以及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