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是大学校园里的重要活动,不仅展示学生的体育风采,也成为各学院展示形象的舞台,而在每个学院走方队的环节中,都会选出一个举牌的同学,作为学院的代表。
举牌学姐不仅为女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被选中举牌本身也是一种荣誉的表现,意味着本学院的同学和老师对这名同学外表和气质的认可。
这些女生会精心打扮,穿着与日常截然不同的礼服,在校领导和全校师生面前亮相。这种亮相机会不仅能帮助她们在校园中获得更多关注,还能成为大学时代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可一所理工类院校的运动会,却因为举牌学姐的人选被网友调侃,在这所理工高校的校运会上,各学院派出的举牌女生身着华丽礼服依次入场,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真实写照。
外国语学院的代表穿着类似婚纱的白色礼服,文法学院的举牌者则展现出文科生特有的气质,理学院代表则以红裙配白金色发色吸引眼球,人工智能学院作为热门新兴学科,其举牌女生同样获得了观众认可。
可原本和谐的氛围,却被第九位出场的举牌学姐给打破了,这位学姐来自国际教育学院,被不少网友调侃是“万花丛中一点黑”,甚至有人直接质疑:这个学院是没有人了吗?
这样的评论对于当事人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这些评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国际教育学院主要面向留学生,选派不同肤色的学姐作为举牌代表,恰恰符合该学院的国际化特色。
大学的氛围是自由的,审美也理应是多元化的,哪怕这位学姐的长相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我们也应该尊重,而不是将“好看”局限在单一的标准中。
而当这位国际教育学院的举牌学姐走红后,不少大学生也开始思考:举牌学姐设立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每年运动会结束后,园表白墙上经常出现大量寻人帖,询问举牌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各学院通常会推选条件最突出的女生担任举牌任务,这既是对个人的肯定,也被视为为学院争光的机会,但这种以外表为主要选拔标准的做法,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取向产生了影响。
当我们过度强调外表时,是否会忽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特质?尤其在理工类高校,这种做法也是在强化“颜值即正义”的单一标准,对于那些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在学术、体育或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这样的标准毫无疑问是不公平的。
回到事件本身,不同肤色、不同体型、不同风格的美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和欣赏,而不是被简单地用单一标准进行评判,如果只有教育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而审美却没有进一步升华,那么单一的审美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就成为了一种伤害。
这次的学姐举牌风波也提醒同学们:在评价他人时应当更加慎重,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或网络空间,脱口而出的语言看似轻飘飘,实则却能变成伤害他人最锋利的刀。
无论其外表如何,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想象一下,如果被评论的对象看到了这些带有偏见的言论,会对其自尊心和心理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应当在言行中展现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人文关怀。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老奴型父母,身体里全是自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