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准大一新生们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了正式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想要接触更多专业、更感兴趣的专业,除了转专业以外,其实还有辅修专业、微专业等途径。
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选择微专业及辅修专业吧!
微专业
今年年初,教育部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帮助大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同时迅速提升就业能力。
据了解,“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教育部鼓励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开设多种类型的“微专业”,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群3—10门课程,完成学习任务。
今年,许多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开设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聚焦实用领域的特色微专业。近期,部分高校也公布了最新开设的微专业情况,例如——
湖南师范大学解锁了16个微专业,为聚焦前沿领域、关键领域,且注重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专业,其中包括检察学、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合成生物学、翻译传播、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等专业。
成都大学开设了10个微专业,聚焦数智时代前沿、社会服务需求与文化创新热点,其中包括公务素养与申论写作、跨文化语言技术教育、泰语+区域国际交流、AI艺术设计、文创及时尚产品设计、数智影像创作、书法教育等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还开设了首个跨校微专业,与上海东北片7所高校协同合作为学生们提供微专业课程培养。
如何选择微专业呢
通常,高校在公布新开设的微专业时,都会附上申请渠道、学习课程及学分要求。
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
此外,部分学校的部分微专业会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能力、年级进行要求。
以四川大学为例:
学校今年开设了“医学人工智能”这一微专业,该微专业旨在应对医疗健康领域在数据分析、诊断治疗、临床决策等方面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建议拥有如下条件的学生报名——
有意愿选择微专业的同学可以密切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结合自身能力与需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流程完成报名即可!
辅修专业
辅修,一般指辅修第二专业,这是高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修读同层次其他专业课程的机会。达到专业要求,高校会为学生发放辅修专业证书,配合着毕业后的学历证书,更有竞争力!部分高校还增设了辅修学士学位。
以深圳大学为例:
同时,学校也介绍了辅修专业与辅修学士学位的区别
如何申请辅修专业
通常,高校会对申请辅修的学生做出一定要求,以云南大学为例:
学校规定申请辅修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可以看出,辅修对于同学们的成绩及所选专业数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想要申请辅修的同学们一定要在进入大学后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成绩。
达到条件的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申请流程进行申请,通常流程为:
1.提交申请
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及系统中提交辅修申请;
2.学院审核并公示
学生所在学院对报名学生进行审核并对同意辅修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
3.报送教务处/本科生院
辅修学院将无异议的辅修学生名单报送至教务处/本科生院,由其完成审核;
4.学生选课
学生在系统中进行选课,进入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
来源:综合自各高校、教育部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