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观书院国际学习会6期班在北京举行开班仪式。此次开班仪式以文化传承与文化战略为核心主题,吸引了众多文化界从业者、学术研究者、企业家及国际友人参与,为初秋的北京增添了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
上午9时许,开班仪式正式启动。著名文化学者、四观书院创始人廖彬宇先生首先发表开班讲话。作为长期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廖彬宇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梳理与传播,先后提出多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观点,其学术成果在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在讲话中,他系统阐述了四观书院的办学初心——以“传承中华文脉,开启文明智慧”为核心,搭建传统文化学习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同时明确了此次6期班的学习目标,即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掌握文化传承与应用的方法,为推动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奠定基础。
在廖彬宇先生讲话后,哥伦比亚前总统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仪式并发表致辞。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曾于1998年至2002年担任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任内积极推动国内社会发展与国际合作,对全球多元文明交流抱有高度关注。他在致辞中提到,自己近年来便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渠道听闻廖彬宇先生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成就,此次借拜访之机参与开班仪式,实属难得。他特别强调,此次到访四观书院,无关经济合作议题,也不涉及政治领域讨论,纯粹以文化交流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在他看来,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不同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盛事”。
致辞环节结束后,四观书院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义桅教授紧接着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作为长期研究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的学者,王义桅教授从多个维度剖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价值。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不能简单局限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这一单一认知,也不能停留在“祥林嫂式”的苦难叙述——即反复强调“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表层事实,更不能被西方中心论视角下的历史叙事所局限。
王义桅教授进一步阐释,从历史深度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首先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在战火中重塑了现代中国的国家形态,唤醒了全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意识,为中华文明在近代的传承与复兴筑牢了根基;从文明高度来看,这场战争打破了长期以来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资产阶级逻辑——即“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平等格局;从世界意义来看,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关键时间与战略空间,更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拯救人类文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大使命,其历史价值远超区域战争的范畴,对全球文明发展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上午11时30分,专题讲座结束,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随后,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与廖彬宇先生展开深入对话。对话一开始,廖彬宇先生就强调,哥伦比亚在今年正式加入了“一带一路”,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使今天的座谈交流更有意义。随即,廖彬宇先生围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的“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核心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当代国际交往、文明对话中的应用价值。他提到,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文化理念能够为解决国际分歧、推动多元文明共存提供重要思路。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认真聆听并多次提问,就“中华文化与拉丁美洲文明的共通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等话题与廖彬宇先生展开探讨,双方在交流中达成多项关于文明互鉴的共识。
下午2时30分,廖彬宇先生再次登上讲台,发表了整整三个小时,题为《文化战略——成就大业的终极智慧》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内容跨度很大,既涵盖中华文明的文化起源与历史脉络梳理,又包含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社会治理、个人修养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实现了“纵横十万里,上下五千年”的知识覆盖。在讲座过程中,廖彬宇先生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实践经验,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传统文化中的深奥哲理,让在场学员能够快速理解并吸收。当他讲到“拥有真正的文化战略智慧,所有问题答案都在文化里”时,话语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引发全场学员的强烈共鸣,现场响起阵阵掌声,不少学员拿出笔记本记录这句话,部分学员还举起手机拍摄,希望留存这一精彩瞬间。
此次6期班的企业家学员群体涵盖多个领域,其中既有企业管理者,也有学术研究者,还有文化传播从业者,多元的背景让学习氛围更加活跃。来自长安俱乐部的袁同学便是其中之一,他表示,自己此前在长安俱乐部参加活动时,偶然听过一次廖彬宇先生的讲座,当时便被其深刻的文化见解所吸引。为了系统学习传统文化,他特意协调工作安排,从上海专程赶赴北京报名加入6期班,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跟随廖彬宇先生深入研究古代经典著作,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应用方法。尤其是对彬宇先生《天学与绝学》的课程,叹为观止。“彬宇先生的课太有水平,许多观点都闻所未闻,醍醐灌顶!”袁同学在谈及对讲座的感受时,依然难掩激动。
来自长江商学院后E的花同学,同时也是全球多个顶级商学院的学员,在商业领域有着丰富的阅历与深刻的见解。她谈到,她常年飞赴于全球做考察投资,参加过各种学习,但四观书院的学习却给她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同感受,尤其廖彬宇先生所展现出的超强的文化自信让人印象深刻。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源自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深厚底蕴。先生在讲座中所呈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智慧,以其深入浅出、大道至简的特点,直击问题核心,为所有同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给人以巨大震撼与启迪。
另一位学员大巍同学的经历同样引人关注。作为清华大学EMBA学员,大巍同学早年曾留学多所世界名校,长期从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如今与数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与合作。他在分享学习体会时提到,自己接触过众多国际知名学者,但廖彬宇先生的文化讲解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独有的魅力与力量”。“彬宇先生是当今之世不可多得的大先生,”大巍同学动情地说,“他不需要复杂的理论堆砌,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那种洋洋洒洒的文化自信喷薄而出,而且他还能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核心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真正做到汇通中西。”他还透露,自己已经计划在学习结束后,向身边认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四观书院的文化课程,“希望能让他们也有机会当面聆听彬宇先生讲述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
据了解,四观书院自2014年创办以来,始终坚守“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的使命,先后举办各类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百余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研究者与企业领导者,逐步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平台。此次国际学习会6期班的举办,不仅是书院常规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响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的具体实践。
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围绕“中华文明经典解读”“文化战略与企业管理”“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等主题,开展深度的集中学习,其间还将邀请更多文化学者、国际友人参与交流,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交流机会。
未来,四观书院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一方面深化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梳理,推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的合作,组织更多文明对话活动,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来源:四观文化
编辑 伍颖蕾
二审 曾 瑶
三审 袁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