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学倒闭潮已经开始, 趋势很明显了…
创始人
2025-08-31 00:35:08
0

随着入学人数的断崖式下跌,美国出现第一波关停潮。

就在202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已经有30所大学宣布破产倒闭。

拥有174年历史的美国麦克默里学院(MacMurray College)宣布关闭。

根据美国教育咨询公司EAB的数据分析,到2030年,449所大学的入学人数预计将下降 25%;到2040年,预计有566 所大学的入学人数将减少 25%,其中247所大学的入学人数预计将减少50%。

而这种大学倒闭的潮水,已经侵袭了日本、欧洲、澳洲等地——中国因为人口基数硕大,一直都是“求大于供”,我们总觉得“学校稀缺”“教育资源稀缺”。

日本惠泉女子学园大学宣布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并在2023年入学的学生毕业后完全关闭学校。

但其实,只要你不把教育设定为“清北”和“藤校”,就全球教育资源而言,已经进入到了“供大于求”的时代了!

孩子少了,学校招不到生

中国出生率连续七年下降,2016年以来,全国出生人口连年下降,从最高的1883万一路走低到902万。

2013—2023年中国人口出生和死亡率走势图。

而我们之前的教育体系,是按照增长的1800万以上设置的——结果呢,就是多出了1000万的学校和老师的规划。

这两天,开始出现的幼儿园倒闭潮——马上,就是小学中学过剩,很快,大学就会招不到生——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学开始撤院系了。

学历贬值,学术通胀

《华尔街日报》对美国教育部数据分析:名校的数千个硕士学位,以及过量的博士,造成就业困难,收入降低。

学校招不到的学生;好学生稀缺,好学校不再稀缺;《经济学人》对2000所大学的研究,判断其中800所可能会破产。

哈佛商学院研究显示:未来10-15年,一半的美国大学将破产。

美国靠着全球的留学生,尚可支撑他们的教育体系,那么,中国呢?

不用看数据了吧,北大清华去争街道办,斯坦福帝国理工的留学生,去乡镇当办事员,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教育方式陈旧,

不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

学校只重视“学术型”教育,只有一种“考试”的检测手段,早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除了文、数两种能力,还有运动、空间、沟通、自然、商业等九种能力,学校对这些能力,基本视而不见。

未来的学校,一定是“多样化”的,不会只有“学术型”,会逐渐过度到“职业型”,最后,有多少种能力,就会对应有多少学习的类型。

而且,学制也会发生变化,未来大学也许缩短至2年,甚至6个月;一生中也许不只读一次“大学”。

企业跨过学校,

直接培养实用人才

教育的真相,是有些人知道魔术的机关,却不告诉你。

肯罗宾逊在《学校扼杀创造力》中说: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学术能力。

《学校扼杀创造力》为肯·罗宾逊于20062月发表在官方TED会议上的演讲。

于是,很多企业早就采用基于技能来招聘,而不是通过一纸文凭。

比如IBM、埃森哲、戴尔、美国银行、谷歌、达美航空等,部分岗位纷纷宣布取消学位要求。

而且,他们干脆直接自己培训人才——以谷歌为例,2020年8 月,谷歌宣布为10万名学生提供为期六个月的在线证书奖学金,其中包括数据科学证书。

谷歌表示,如果学生申请谷歌相关职位,它将把这些证书视为四年制学位。

Google公司位于都柏林的办公室。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Christopher Dede表示,随着大量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推出自己的课程与证书,这些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有价值,传统大学将失去垄断地位。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

变化更多,更快,更猛;没有任何一种知识,可以使用两年以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可以安稳五年以上。

牛津大学预测,“人工智能”将在10-20年内,让美国总计702种职业中的一半彻底消失。

人工智能的时代,个人创造力可以被机器放大千万倍,未来,个人指挥机器的能力,决定了财富的重新分配。

能够被替代的行业、工作、能力,都不会再在学校里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

而永远都不会被机器替代的,才是我们的孩子该去学的。

学习和人的身体、精神相关的知识,未来最有前途。生物、医学、健康、饮食、幸福学、精神学、运动学、艺术和哲学,将是大的趋势和需求。

那么,我们还为了让孩子考进好学校,去逼孩子上培训班补课刷题吗?

《亚洲一号》/曹斐/2018

每个孩子,都可以是人才

其实,未来,我们只要“让孩子成为人”,他就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

大家看过葛优主演的电影《天下无贼》吧?在这部电影里,葛优扮演的盗窃团伙头目黎叔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在我看来,“人才”这个词是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应该分开来看。

首先是“人”,最珍贵的是“人”。

我是在很早的时候,在全世界旅行的时候,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我们中国人,可能因为人口太多了,所以我们总觉得人是不值钱的。人本身不值钱。

这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思维模式。

正因为我们觉得人是不值钱的,所以就可以随便刷掉很多人——各种竞争激烈,考大学的时候可以刷掉很多人,工作上也可以不招35岁以上的人,反正人不值钱嘛。

但是,过去20多年来,我在全世界旅行的时候,看到、听到和感受到,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社会有多么文明、历史有多么悠久、经济多么发达,一旦人口减少了,人变少了,整个国家就会呈现出一种衰落的气息。

那么,每一人的价值,都不能被随便浪费——你会看到,政府一定会按照这个思维模式去挑战教育政策——我们再也浪费不起了。

之前,廉价劳动力已经消失了,我们的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了;那么,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下一代的年轻人的话,我们损失的将会更多。

《制造》#10B/Edward Burtynsky/中国厦门市坎昆工厂/2005

也就是说,下一代,“窝里斗”“内卷”的风气,肯定会终结,不信,你看看00后就知道了,趋势已然出现——而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将会在未来得到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这是国运和社会发展所必然的趋势。

其次,再说“才”。

我认为,让每个人都成为人才,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去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觉得人多,所以就挑来挑去,只有挑出来的才是人才。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孩子,他是个人,他就是人才,他就是未来的人才。

农业社会里,有体力能干活的人,是人才,有价值;工业社会里,会计算有知识的人,是人才,有价值;人工智能时代,有头脑有情感的人,是人才,有价值。

如果父母能从小把他当作一个人才去培养,到他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那时整个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是人才的时候,他就适应了,他就已经被培养成了人才。

而如果父母还是坚持现有的教育标准,总觉得我的孩子不行,太笨了,考试不及格,什么都不行,那么到他二三十岁的时候,即便那时候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成为人才,但这个孩子还是不行,因为他基本的自信没有了,对自己的学习信心没有了,爱好没有了。他只会考试,但又被考试淘汰,他到时候就是一个多余的废物。

这就是未来教育的趋势。

我们的思维模式不能停留在老地方,不能一直迷信在那个惯性思维里。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孩子当成人才来培养,无论他现在学习成绩怎么样,因为到时候不按这个标准再去评判。

你还把大学文凭看得比什么都重吗?大学那时都倒闭了。

如果父母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没有变,即使孩子从小就进了好幼儿园、好中学、好大学,毕业之后在未来社会里的价值仍然是很低的。

我们抵御不了少子化、文凭贬值、人工智能,但是能够从别的先我们一步经历了这些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

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拨开眼前的这团迷雾,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可能在十多年、二十年以后,我们才会真正看到大学倒闭和大学抢人,但是这个社会将永远稀缺真正把自己的能力变成人才的人。

看到这个趋势,我们也就将更清晰地知道,作为父母,当下应该如何看待和培养自己的孩子。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童书妈妈三川玲,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前南方报业杂志主编。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发起人。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Meta调整AI战略:旗下产品... 据报道,Meta正寻求与OpenAI和谷歌合作,为旗下应用注入更强大的AI能力。Meta超级智能实验...
纵横登陆成都车展,G700全球... 2025年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盛大开幕。以“历万境,自纵横”为主题,纵横携G700、G...
舜宇光学转型“汽车+AI”:高... 记者 濮振宇 全球光学巨头舜宇光学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2025年上半年,舜宇光学的业绩呈现出“冰火...
“小电驴”有新国标啦!带你看懂...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您知道吗? 总台央视记者 孙蓟潍:新国标规定,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
强强联合!长春凯旋机动车交易市... 8月11日,长春凯旋机动车交易市场与粒子运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二手车流通领域的深度合...
原创 6... 在文章后面的评论里,经常有网友说60伏的电动车是违规车,不允许上路行驶,可以去掉一组电池,变成48伏...
神车重出江湖!轴距超2米7大五... 在2025年成都车展上,奇瑞全新QQ3的亮相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怀回归秀”,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