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合作/留学咨询 | 微信号:yizhili2019】
现在了解博士申请的,比以前多了不少。硕士已经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花4–5年去攻读一个HCI(人机交互)博士?
更现实的是,博士申请极为困难,即便读下来,国际学生的就业也并非一片坦途。尽管有些大厂的科研或者工程岗位,写明了“招博士”。但轮得到我吗?
博士,真的是实现学术梦想和更高收入的捷径吗?
“
100万够吗?
读博要花多少钱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 的数据,攻读人机交互博士的平均学费约为 19,314 美元/年(涵盖公立和私立院校的平均值,具体学费会因学校性质(公立/私立)、学生身份(本地/外地)以及项目是否提供奖学金或资助而有很大差别)。
信息来自:PayScale
高昂的学费+生活费,成为申博人思量的问题。好消息是,大多数人会申请各种funding。但由于政策的原因,现在经费越来越紧张。
美国读博常见的资助方式
* 学费减免(Tuition Waiver):覆盖全部或部分学费;
* 助研/助教岗位(RA/TA):学校会提供年度或月度津贴,作为参与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回报;
* 奖学金/研究基金:由校内外科研项目或基金会提供;
* 联邦或州资助:比如FAFSA(联邦学生资助申请)和各州的助学金计划
“
HCI岗位
能挣多少钱?
与学费相对应的就是薪资了。根据Salary.com的实时职位数据,截至2025年8月,美国人机交互工程师(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Engineer) 的平均年薪约88,031美元,折合每小时42美元,每月 7,336 美元。
但整体来看,HCI 工程师的薪资跨度不小:主流区间81,293 美元 – 95,521美元;Top 10%年薪可达 115,000+ 美元。
(*数据来源没有标明学历范围)。
当然,地理位置、从业经验和学历依然是影响HCI工程师薪资的核心变量。以地区为例,哥伦比亚特区的人机交互工程师平均薪资往往比全美高出约10.7%。
对于完成博士训练的人机交互人才,科技巨头的态度一向“不小气”。根据 ZipRecruiter 的岗位数据,像 Meta、Amazon 等大厂,给到博士背景的HCI相关岗位,起薪普遍在150,000美元以上。
信息来自:ziprecruiter
不仅如此,在 Indeed 平台上,部分岗位明确写明 “要求HCI博士”,而且薪资区间也是开到150,000–300,000美元/年。比如Apple,就会为博士背景的人机交互研究岗位开出这样的待遇。
信息来自:Indeed平台
看起来,博士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依旧能带来显著的溢价。只是,工作这么好找吗?
“
HCI博士,能回本吗?
讨论“回本”,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博士读下来,平均需要4-6年,这意味着你将延迟进入职场的稳定轨道。对一些人来说,这是错过黄金就业窗口;但对另一些人而言,这段时间则是换来更深厚积累和更大格局的必经阶段。
现在除了时间,出路看起来更关键。
“我读博是因为我喜欢做老师,希望在高校任教。”——人机交互博士导师|方舟
高校的敲门砖,早就卷到了博士,一二线城市、一本往上可能都卷到了名校博士。
方舟的故事
她并不想做与计算机深度交叉的方向,而更关注文化相关的议题。正因如此,她放弃了很多所谓“热门赛道”。最终选择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博士项目:既有资金支持,又能拿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还能在国内完成学业和生活,更符合她的节奏。
她说,她读博士的价值:“借由博士阶段的积累,把这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学会用设计去提出问题,去探问、去塑造可能发生的未来。”
“
HCI博士的出路:
正如Yibo导师所说:“博士的出路有很多。博士研究,就是一个让你深耕和积累的窗口期。”
HCI博士都在做什么?
除了以上之外,Yibo导师说:“我知道有个博士同学中途退学,然后跟导师一起创业的,因为项目做的太成功了,资本关注到他,自然而然的钱就来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HCI的就业方向已远不止于“交互设计师”或“UX研究员”,路径越来越多元。语音交互、手势交互、VR/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场景不断扩展,也对博士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研究与落地能力需求。
时间确实是成本,但它同时也为未来的出路积累了资本。最终的“回本”,不仅是拿到多少薪水,更是你能否借这段旅程,进入你真正想去的领域。
“
博士,
不是更高级的硕士
对一些人来说,博士意味着更高的薪资和更宽的职业通道;但对另一些人而言,读博是为了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持续研究。
博士不是更高级的硕士,而是一条对人、学术方向、环境都有极高要求的道路。
Li Weijun导师就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HCI博士录取的关键,不只是你够优秀,而在于你的背景、技能与研究方向,是否真正和导师、项目乃至实验室氛围高度契合。
在她看来,如果缺乏这种契合,即便拿到 offer,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也会非常痛苦。
“博士录取的核心是“匹配度”,即申请者的背景、技能、研究方向是否与导师和项目高度契合。” —— Li Weijun导师
Weijun导师故事
她自己选择UCI,不仅是因为研究方向和本科、硕士的积累一脉相承,还因为她的个人兴趣(骑行、户外)与当地地理环境高度匹配。对她来说,研究与生活方式同样需要匹配,否则难以支撑一场五年的长期投入。
因此,她强调:如果只是为了“学历升级”而读博,或者对方向没有明确的兴趣和积累,那么博士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只有当你的研究问题、人本视角和个人节奏三者真正契合时,博士才会成为你“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的推动力。
“
博士,
“要学会提更深的问题”
如果说Weijun导师选择读博,是因为她找到了一个既符合研究兴趣、又契合生活方式的项目;那么,珈琦导师的理由,则带着更强的精神意味与诗意。
“博士阶段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思想层面的飞跃,那种视野和思考深度,是本科与硕士阶段难以达到的。”——王珈琦导师
珈琦导师的故事
对珈琦导师来说,读博的真正意义在于思想层面的飞跃。
这种从 “用户 → 环境 → 生态系统” 的拓展,不仅是研究领域的递进,更是一种视角的拔高。
一如珈琦导师的这段话,“博士阶段的价值,在于让研究者不再只关注眼前的某个问题,而是学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寻、去塑造那些关乎未来社会与文化的议题。”
以上,不仅是一段学术旅程的总结,也是对“要不要读博”的终极回答:博士,或许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路径,但它一定是属于那些愿意追问、敢于拓展的人,通往更大格局的桥梁。
| End |
编辑 | 一只梨
图片 | 官网/一只梨/网络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
未经允许转载挪用,虽远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