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明强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别开生面。没有传统的铃声与课本,取而代之的是风向仪、雨量计、校史模块和科学家证书。一场以“两百铸新章,百廿薪火传”为主题的活动,巧妙融合上海气象“两个百分百”精神与明强小学百廿文化基因,实现了一场“双向奔赴”。全校师生共同体验了这节融合科学实践与精神传承的特别课程。
开学第一课
在体验与聆听中点燃科学精神
“哎呀,是什么东西?打得我好疼啊……”舞台上,一名学生正生动演绎极端天气下的真实场景。“我们是天上的云朵,可是小朋友们总是看不到我们,请明强小学气象站的同学们帮我们观测、预报天气吧。”另一位“小云朵”用稚嫩的声音发出邀请。舞台上,同学们正在通过情景剧表演生动展示气象知识、校园气象站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可以想象吗,这是今年明强小学的“开学第一课”。
活动在全新的校园气象公园中启动,学生们不再是安静的听众,而是积极的体验者和探索者。他们穿梭于“人体日晷”和“风速跑道”之间,通过奔跑亲身感受风力的变化;围在“云雾制造机”前,惊喜地看着白雾袅袅升起。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在惊叹声中化作可感知的科学现象。
在校史馆启动仪式上,历代明强人共同拼合象征学校120年历史的“明强”砖墙,同时也诠释了“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但我们将尽百分百的努力”的气象精神。 活动发布了“两上、两百”气象精神宣讲团进校园清单 ,首批 “两上、两百”气象精神宣讲员 获颁证书。“追风队员要带着设备冲向台风一线”“航空气象员精准预测保障飞机起降”……这些真实的故事由气象人娓娓道来,他们以“雷·雨·风·电”为喻,讲述了坚守与创新的历程。
“原来‘百分百努力’不是口号,是一分钟都不能放松的责任。”四年级的方宁同学感慨道。“我觉得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很有意思!我不仅学会了看云识天气,还明白了这些知识背后那么多人的付出。”三年级的仇敉敉则对公园里的设施流连忘返,“那个能用手转出龙卷风的仪器我很喜欢,现在每天都能在学校看到天气数据,我觉得自己像个小科学家。”
四年深耕
从课程融合到文化共鸣的跨越
这节精彩的开学第一课,背后是明强小学与闵行区气象局自2021年起的扎实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了全国首座中小学校园气象主题实践基地,联合开发的跨学科读本《气象乐学家》,成为气象教育的创新标杆。
明强小学的东西校区分别有一个校园气象站,他们具备专业齐全的功能,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等多项数据。今年,东校校区的气象公园都修建完成,巧妙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不仅能够通过雨水收集器、海绵城市模型等实景 传递可持续发展理 念,也以创新设计的“生态飞行棋”“城市跳跳乐”等气象游戏为指引,让学生在互动中自然掌握知识,在“玩中学、学中悟”。
此外,双方联合开发的跨学科读本《气象乐学家》荣获中国气象学会科普专著二等奖,并入选教育部图书馆推荐书目。该读本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等多学科教师协作编写,涵盖科学知识、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体能实践等多维度内容。目前,该读本已在二年级投入使用,并常态化纳入每周的综合活动课,以“双师课堂”等形式在明强小学开展教学。
从一门特色课程到一个文化品牌,明强小学与闵行区气象局的合作,见证了行业资源与学校教育“双向奔赴”的无限可能。
“我们与气象局的合作,远不止于建设一个场地或开发一本教材,更核心的是将一种追求极致、服务社会的精神,转化为可感、可学、可用的教育实践。”明强小学校长姚凤说。
“我们希望这样的‘开学第一课’能够以跨界融合的设计、真实故事的力量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为教育注入新内涵,让孩子看见科学的价值、责任的重量与坚持的意义。”区气象局局长倪春欢表示。
记者:王若曦
视频:徐悦吴佳伟 王一玮(实习)
部分供稿:区气象局 明强小学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一篇:呈贡一小:一场献给童年的破茧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