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到,神兽们“回笼”了,又是一年的开学季。
不过最近,一个某学校的一年级班级,新生孩子的名字再一次上个热搜。
开学第一天,在山东德州天衢东路小学的教室里,老师拿着花名册,准备点名迎接一群刚入学的小豆丁。
结果,刚念了几个名字,老师就有点懵了:扶苏、知潼、邕熙、雨桐……这画风,怎么跟以前的“子涵”“梓萱”完全不一样?
老师忍不住扶额,心想:这届家长,起名字也太“卷”了吧!
不仅老师被震住了,网上看到这些名字的网友也炸开了锅,纷纷感叹:
“这届家长太用心了,名字个个像从古诗词里蹦出来的!”
可与此同时,也有人吐槽:“这名字念起来好拗口,老师点名不得崩溃啊?”
这波新生名字的“文艺复兴”,再一次让大家开始思考:名字,到底承载了家长多少期待?
70后父母,大多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迎来自己的孩子。
那会儿,社会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信息闭塞,起名更多靠家族传统和简单的期望。
70后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常常带着浓浓的“时代烙印”,追求简单、吉利、接地气。
比如“伟”“强”“丽”“红”这样的字眼特别常见,像“张伟”“李强”“王丽”“刘红”几乎是班里最常见的名字。
为啥爱用这些字?一来,这些名字简单好写,读起来响亮,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
二来,70后父母那代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平安、健康、能出人头地。
所以,“伟”寓意伟大,“强”代表坚强,“丽”象征美丽,“红”则有红红火火的意思。
不过,这种“经典款”名字也有个问题——重名率高得吓人。
70后父母那会儿,信息来源有限,很多人直接参考亲戚朋友的名字,或者翻翻老黄历、起名书,结果导致一个班里可能有三四个“张伟”。
有网友回忆:
“我小学那会儿,班里有两个‘王强’,老师点名得加个‘大王强’‘小王强’来区分,笑死人!”
80后父母给孩子起名时,“子涵”“梓萱”简直是国民爆款。
打开任何一所小学的一年级花名册,十个孩子里可能有两三个叫“子涵”,再来两三个“梓萱”。
为啥这俩名字火得不行?一来,这类名字读起来顺口,听着温柔又大气,男孩女孩都能用;
当时的起名潮流讲究“简洁+美好寓意”,子涵有“涵养”“博学”的意思,梓萱则带着“草木繁荣”的诗意,家长觉得既好听又有文化内涵,简直完美。
但问题也来了——太火了,重名率直线上升。
老师点名时喊一声“子涵”,半个班的小朋友齐刷刷举手,场面一度很尴尬。
家长们也开始吐槽:“本来想给孩子起个独特的名字,结果发现隔壁班也有三个子涵!”
这种“撞名危机”让不少80后父母开始反思:名字是不是得有点个性,别一不小心就“撞衫”了?
到了90后、00后当爹妈的年代,起名风向彻底变了。
他们这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信息获取渠道更广,很多人不满足于“跟风起名”。
他们希望孩子的名字不仅好听,还得有故事、有文化、有独特性。
德州天衢东路小学老师们翻开花名册,瞬间被这些名字“惊艳”到了。
扶苏、知潼、邕熙、雨桐、芷溪、予安……这些名字听起来像从古诗词或古典小说里蹦出来的,带着一股清雅脱俗的气息。
网友们看到后,纷纷在网上留言:
“这名字也太有文化了吧!感觉每个孩子都自带仙气!”
还有人调侃:“老师点名得先背一遍《诗经》才行吧?”
比如“扶苏”,这个名字直接让人想到秦始皇的长子,历史感满满,还带着一丝温润如玉的君子气质。
“知潼”则有种“知书达理、温润如水”的感觉,念起来既清新又高级。
“邕熙”听起来像从《楚辞》里摘出来的,带着浓浓的书卷气。
还有“雨桐”,光听名字就能脑补出一幅烟雨江南、梧桐落叶的画面。
这些名字不仅好听,还各有出处,家长们显然是花了心思,翻了不少古籍或诗词才定下来的。
00后父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奶爸奶妈”行列的新生代,他们的起名风格更前卫、更个性,甚至有点“脑洞大开”。
作为数字原住民,00后父母深受网络文化、二次元、影视剧和全球化影响,他们起名字时,不仅追求文化内涵,还想让名字听起来“酷”“潮”。
也能看到一些00后父母的“杰作”,比如“星澄”“洛川”“瑾瑜”这样的名字,既有传统韵味,又带着点现代感。
比如“星澄”,听起来就像夜空中清澈的星光,带着一种梦幻又辽阔的感觉;
“洛川”让人想到洛水之畔,温柔又不失力量;
“瑾瑜”则来自成语“怀瑾握瑜”,寓意孩子如美玉般珍贵。
这些名字不仅好听,还透着00后父母的“新潮”审美。
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诗词出处,还会从影视剧、动漫甚至英文名里找灵感。
比如,有00后家长表示:“我家孩子叫‘若宸’,灵感来自一部古装剧,觉得这名字既有古风又有高级感。”
00后父母起名时,还有个特点:更注重“全球化”视野。
他们可能会参考外国文化,比如给孩子取名叫“艾瑞”(Airy,寓意轻盈自由),或者直接用中英结合的名字,像“凯伊”或“诺伊”。
这种名字在国内听起来新奇,在国际场合也不违和,完美契合00后父母对孩子“走向世界”的期待。
网上有位网友总结得特别到位:“以前的子涵梓萱是‘流水线爆款’,现在的扶苏知潼是‘定制款’,家长们不光想让名字好听,还想让孩子一出生就带着点文化底蕴。”
确实,90后、00后父母在起名时,越来越注重“独特性”和“文化感”。
他们会去查《诗经》《楚辞》,甚至翻阅《红楼梦》或唐诗宋词,只为给孩子找一个既有内涵又不大众的名字。
为啥这届家长这么拼?其实,名字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个代号,更像是给孩子的人生“定制”的一张名片。
90后、00后父母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见识过太多“重名”的尴尬,也更懂得“个性化”的价值。
当然,这波“文艺名字”也不是人人都买账。
网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名字太复杂,老师点名麻烦,孩子写名字也费劲!”
确实,像“邕熙”这样的名字,字面虽美,但笔画多,孩子刚学写字时可能会抓狂。
还有人担心:“这些名字听起来高端,但长大后会不会觉得太‘中二’?万一孩子不喜欢怎么办?”
还有个现实问题:生僻字的名字在数字化时代可能会遇到麻烦。
比如,电脑系统不一定能识别某些罕见字,办证、录信息时可能得费一番周折。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