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一则教育新闻引发中英两国关注:霍启刚与郭晶晶的长子霍中曦正式入读英国拉德利公学(Radley College)。
这所拥有178年历史的顶尖男校,以“军事化精英教育”和“政商界隐形资源库”著称,其年学费近40万人民币的门槛与霍家三代英国教育传承的背景,再次将英国贵族教育体系推至公众视野。
01
霍家三代的教育轨迹,揭示出精英阶层对英国贵族学校的深度依赖:
霍震霆毕业于米尔菲尔德公学,霍启刚就读温彻斯特公学,霍中曦则选择更具现代性的拉德利。这种代际升级,既体现对传统公学资源的继承,也反映对全球化竞争的适应——拉德利的STEM创新课程与跨文化领导力培养,恰与霍家“体育+商业+公益”的多元化布局形成共振。
当霍中曦身着黑色校袍穿梭于牛津郡的晨雾中,他踏入的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延续了六个世纪的精英再生产系统。
在这里,学术成绩是入场券,资源网络是生存法则,而“蛇之智慧,鸽之无害”的校训,则成为破解阶层密码的终极钥匙。
02
英国贵族学校以历史积淀、学术权威与精英人脉网络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以“九大公学”为代表的经典体系。
其中,伊顿公学以“首相摇篮”闻名,20位英国首相、威廉王子与哈里王子均毕业于此,其每年70余名牛剑录取生与70%世界名校升学率,堪称学术与权力的双重标杆。
哈罗公学则以“硬草帽”与“首相校友团”为符号,培养出丘吉尔、印度国父尼赫鲁等7国领导人。温彻斯特公学作为英国首所公学,以“礼貌不分身份”为校训,其毕业生在金融城与科技界的影响力持续扩张。
然而,在九大公学之外,拉德利公学正以“全人教育”与“资源垄断”重塑精英教育定义。这所与哈罗、伊顿并称“英国四大全寄宿男校”的学府,虽未进入传统公学序列,却以“小牛津”的学术基因与政商资源密度,成为英国上流社会“隐形俱乐部”。
据《每日电讯报》2024年牛剑录取榜单,拉德利公学位列全球第97,每年超90%毕业生进入罗素集团大学,其中10人获牛剑录取,33%入读QS全球前50高校,更有18人斩获常春藤盟校offer,其升学数据已超越部分九大公学成员。
03
拉德利公学由两位牛津校友威廉·休厄尔与罗伯特·辛格尔顿于1847年创立,其800英亩校园距牛津大学城仅4英里,维多利亚式建筑群与现代实验室的融合,构成“会呼吸的教育史书”。
学校以“蛇之智慧,鸽之无害”为校训,将牛津的思辨传统与基督教伦理结合,培养兼具学术锋芒与社会责任感的领袖。
拉德利的学术竞争力体现在多维数据中:2023年GCSE考试中,48.4%学生获9-8分(相当于A),80.5%达9-7分(A-A);A-Level考试中,62%成绩为A-A,87.8%达A-B。
其科学中心与牛津大学共享粒子加速器,哲学系开设人工智能伦理课程,16岁学生即可参与前沿学术研究。更关键的是,学校与Cothill预备小学等集团成员共享师资,13+入学录取率较外部申请者高20%,形成精英教育的闭环生态。
拉德利的“特种兵式教育”闻名英国:学生每日5点晨跑10公里,冬季仅允许冷水浴,着装规范细化至袜子颜色,校袍与拉丁文晨祷构成日常仪式。这种“痛苦教育”背后,是培养坚韧品格与时间管理能力的深层逻辑。
曾有毕业生在联合国辩论赛中引用晨跑经历,论证“极端环境下的决策力”,印证拉德利教育的长期价值。
拉德利的校友网络堪称英国上流社会“第二基因库”:前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上议院三成议员、伦敦金融城高管群体均出自该校。其家长群体中,贵族与新兴富豪各占一半,形成“传统权力+科技新贵”的复合资源池。霍中曦的入读,被网友戏称为“为未来董事会提前建群”,折射出拉德利作为阶层流动枢纽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