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9月5日消息(记者张子剑)金秋九月,福州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再度响起,新学期的成长画卷正式展开。面对新学期,孩子们应如何从假期过渡到学习状态,如何适应新阶段学业的挑战?央广网记者采访福州市两所小学知名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为家长和学生带来习惯养成、知识衔接、心态调整等方面的提示与指导,助力孩子们顺利迈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收心秘诀”+生活应用 让数学学习变有趣
刘雪琳是福州市鼓楼第三实验小学数学老师、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新学期里,她和孩子们分享新学期“小秘诀”,帮助孩子们接住新挑战,把数学学出乐趣来。
刘雪琳的新学期“第一课”(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如何把“假期节奏”掰回“学习频道”?刘雪琳建议用小仪式收心: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把课本、练习本按科目叠好,准备好文具盒,再把早晨的闹钟设置提前10分钟。“这些小事就像‘开关’,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要回到认真学习的状态。”刘雪琳说。
为让课堂更高效,刘雪琳建议,带着“问号”找答案。上课前翻翻课本,试着问自己今天要学的知识和之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系。“看不明白的在课本上做个记号,带着疑问听课,就像带着线索找宝藏,注意力肯定更集中。”
还要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先读懂题再动笔,别着急写算式。”刘雪琳说,“要是算错了,别只改个答案就完事。在错题旁边写一句提醒,下次再看这道题,就能避开‘坑’,再也不犯同样的错。”
刘雪琳在课堂上授课(央广网发 林晨 摄)
数学还藏在日常生活里。刘雪琳建议,学着把课本里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购物时学会巧算、做家务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出去旅游学会做攻略。
最后,刘雪琳和孩子们“约定”,一要“勤思考”,课堂上,别只等着老师给答案,试着自己先算一算;二要“敢尝试”,遇到不会的题,别着急说“我不行”,先试着做一步,哪怕只写对一个算式。
“花式阅读”+生活观察 让语文自然“生长”
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语文老师、鼓楼区优秀班主任寇闽慧则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给了孩子们更多建议。
新的学期里,寇闽慧建议孩子们多阅读,让文字成为朋友。“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多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寇闽慧表示,为了让阅读更有趣,可以进行“花式阅读”,比如组建自己的“阅读战队”,邀请爸爸妈妈进行阅读比赛,和好朋友组队共读一本书。
同数学一样,语文也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寇闽慧认为,要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库。“用我们的双眼去记录生活,给变幻的云朵取个有趣的名字,观察小区里树叶是怎样变黄的,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道拿手小菜,用上几句话记录下这些有趣的事,有空时翻看翻看,这就是你的专属《童年生活实录》。”寇闽慧说道。
寇闽慧在新学期的课堂上(央广网发 福州市钱塘小学屏北分校供图)
思考可以让语文变得有趣。寇闽慧建议孩子们要多思考、多提问。“做个‘问题大王’,要是问的问题,连老师同学也不知道答案,是不是超级炫?”寇闽慧说道,“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大脑变成创意发射器,因为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成长。”
语文是“说”出来、“写”出来的功夫。寇闽慧希望孩子们大胆表达,不怕说错。“和家人、朋友讲讲学校的事、读过的书、生活中奇妙的发现……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寇闽慧说。
新学期就像一张空白的练习纸,每一次认真听课、每一道用心算对的题、每一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瞬间,都是学子们的“精彩答案”。两位老师祝愿道,“愿我们带着好奇和勇气,一起认真上课、快乐玩耍、互相帮助,把这学期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