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晓
编辑/筱晓
“这一批的家长可没少看番茄小说”
又是一年开学季,花名册也成为了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千篇一律的“梓涵”消失了,可又来了一批更“特殊”的名字。
听起来怪好听,可是难写又难记,甚至还陷入了“谐音梗”的怪圈。
名字是一个时代符号的象征,可随着时代的变换,名字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名字已然成为了家长炫技的“出口”,一场属于名字的“战争”也在教室悄然打响。
名字反应了一个年代的独特印记
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好听的名字能够迅速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此取名字就成为了家长口中的“难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名字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由一个“代名词”变成了一个社会的符号记忆,而名字的背后,反应的也是一个时代最独特的印记。
50、60年代,男孩多被称为“爱国”、“建国”、“建军”等,而女孩“秀英”、“兰芳”、“淑芬”也不在少数。
显而易见,“国”、“军”、“芳”、“秀”等字眼成为了父母的心头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彰显家国情怀、传统美德的字,都会被父母拿来作为孩子的名字。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家国情怀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代人的“底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名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曾经的“国”、“建”、“秀”等,变成了“伟”、“勇”、“娜”等字眼,80年代的名字似乎更注重现代感与洋气。
那些读起来响亮、朗朗上口的名字,成为了新一代父母的热门选项,同时,受80年代香港影视文化在内地得到发展,不少“阿伦”、“少芬”成为了家长追求时尚的流行符号。
不过到了90年代,名字似乎就出现了大洗牌,曾经的那些爱国、响亮的字眼已经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
人们开始转变思想,在起名字这件事上,更加追求音律美感,叠字也开始成为流行元素。
“宇”、“浩”、“旭”、“康”等文字成为了男孩名字的首选,而女孩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
琼瑶剧的出现,掀起了一波“琼瑶浪潮”,剧中的不少主角名字成为了家长追捧的对象,“心”、“如”、“萍”等在女孩堆里遍地开花,撞名几率大幅度增加。
直至如今,“梓涵”孕育而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大众名称。
审美撞型,名字“烂大街”
随着85、90年代的那批人升级成父母之后,深陷仙侠、言情等影视剧无法自拔,主角名字也成为了家长的酷爱,“紫萱”、“梓涵”、“雨涵”等名字也孕育而生。
审美转型,让这些名字成为了“烂大街”的存在,还一度令学校老师感到十分苦恼。
光是一个班里,“梓涵”、“紫涵”、“子涵”就不在少数,一句“zihan”不少同学都抬起来头,为此老师也十分无奈。
随着社会的潮流的改变,本来以为属于“梓涵”的时代终于过去,却不曾想,即将迎接的就是“沐辰”的时代。
根据统计,2024年男孩子当中,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沐辰”,紧跟其后的就是“沐宸”,读音一样,字不一样,跟“梓涵”、“子涵”有什么分别。
更离谱的事,“沐”字成为了当年的最爱。
“一个班里16个孩子,光沐XX就不下5个,读音一样的更是有3个”
言语之中,尽显无奈,然而从这些名字中,却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
受影视剧的影响,大量古风元素在社会上掀起一片浪潮,而李子柒这类的网红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经的华夏文明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汉服也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潮流,审美不断提升,也造就了名字的文化内涵不断变高。
然而,有些家长因为过于追求独特,生僻字与“谐音梗”都成为了普遍现象。
取名陷入“怪圈”
“我就是要让老师查字典!”
一位程序员父亲,为了让儿子的名字显得更有文化内涵,竟直接“玩”起了生僻字,给孩子起名“王畣伜”。
其中,“畣”是应答的意思,“伜”通“倅”,意为副职,虽然这名字十分独特,比那些烂大街的名字好很多,可是无形之中却给孩子以及老师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过多的生僻字令老师头疼不已,点个名在还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去翻翻字典,甚至还有一些复杂难写的名字,都要让孩子花上许久的时间去书写。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名字在户籍上难以打出、医院挂号无法识别,甚至购买的机票都会出现信息不匹配,无奈之下再去带着孩子更改名字,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名字虽然不在重复,却在无形之中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如果生僻字是“走火入魔”,那些“谐音梗”就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了。
“谢祖隆恩”、“史珍香”、“李拜天”这些名字一出,那不得让人笑掉大牙,伴随孩子一生的都可能是来自同学的嘲笑与绰号。
或许家长的初心只是想令孩子“与众不同”,可有时过度的“特别”也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不知从何时起,对名字的过度追求,早已偏离了名字的最初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记,但不管什么样的名字,都不能因为追求“独特”而忘记名字的本质。
脱离取名“怪圈”,还孩子一片晴朗的童年环境。
信息来源:金羊网,“子涵梓萱”时代已经过去了,小学新生报到名字惊艳众人,网友:这届家长用心了!
河南日报,新生儿爆款名字终于脱离梓涵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