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点子。后来读到一些关于犹太人思维的故事,感觉有点被点醒了。他们好像从小就有一种信念,觉得人最宝贵的财富是自己的思考能力。比如他们会教育孩子,万一失火,最重要的不是抢救财物,而是带走你的“知识”。这种观念,真的挺触动我的。下面几个故事,是我看完印象特别深的,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令人不解的贷款者
第一个故事就让我愣了一下。一个人有50万美元的资产,却跑去银行只借1美元。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人在干嘛?直到他揭晓谜底,我才恍然大悟。他根本不是要钱,而是看上了银行的保险库。付一年6美分的利息来保管几十万的资产,这笔账算得太精明了。这件事给我的感觉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直接解决问题,而高手会绕个弯,用完全不相干的工具来达成目的。
废料的价值
还有一个关于“垃圾”的故事,也挺有意思。起初是父亲教儿子,把35美分的铜做成门把手,价值就能翻十倍。这还只是初级阶段。后来儿子长大,面对自由女神像翻新留下的一堆废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真正的垃圾——他却能从中看到商机。他把它们做成各种纪念品,赚得盆满钵满。我反思了一下,平时看到没用的东西,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扔掉。但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或许我扔掉的很多东西,只是因为我没找到它们真正的价值而已。
消除噪音的办法
沙克老师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与人打交道的高明之处。家门口有孩子吵,换我可能就直接去理论了,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沙克却反其道而行之,给钱让他们玩,再慢慢把钱收回来,让孩子们自己觉得“没意思”而离开。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直接对抗是最低效的。理解对方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引导,反而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整个过程还很体面。
纪念树
那个在荒岛上开度假村的故事,则让我看到了“共赢”的力量。没钱种树怎么办?我可能会去想怎么节衣缩食或者找投资。但那位商人却想到了让游客来帮他种,而且游客还心甘情愿地付钱。他把自己的需求,包装成了游客的一个美好体验。我发现,真正厉害的商业模式,往往不是自己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而是建立一个能让大家都获益的生态。
白色鹅卵石
最后那个女孩的故事,真的让我拍案叫绝。面对一个必输的骗局,她没有认命,也没有当场揭穿。而是利用对方的规则,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意外”,然后通过反向证明来为自己解套。那一瞬间,她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这让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绝望,是因为我们总想在规则内找到答案。但真正的高手,是敢于跳出规则,甚至创造新规则的人。这些故事看完,感觉自己的脑子像被打开了一扇窗,确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