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大学党委书记以个人实名账号入驻小红书,并通过官方渠道予以确认,这一行为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高校领导进入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体现了教育系统管理者主动打破刻板印象、尝试与年轻群体对话的意愿。这种“走下讲台、走进网络”的姿态值得肯定。
高校领导通过社交平台直接展示个人工作日常、教育理念甚至生活片段,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亲和力。特别是在Z世代成为高校主体受众的背景下,选择小红书这类兼具生活化和时尚感的平台,体现了对年轻受众触媒习惯的尊重。如果运营得当,不仅可以提升校方宣传的穿透力,更能构建更立体的大学形象。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亲民举动必须与实质性的治理相配套。若仅将社交媒体账号作为单向的宣传渠道,未能真正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回应师生关切的真问题,则难免被质疑为“作秀”。更需注意的是,官员个人账号与职务身份之间的边界需要厘清,党委书记以个人名义发声,其言论是否代表机构立场?这些问题若未在初始阶段明确规范,可能引发风险。
高校领导干部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其价值应体现在创造更开放的议事空间、更高效的诉求响应机制上。比起发布精心剪辑的工作视频,师生更期待看到评论区里的具体诉求能得到实质性回应;比起展示“亲民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窗口倒逼管理流程的透明化改革。唯有将线上互动与线下改革相结合,将符号化传播转化为实质性对话,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创新的价值。
(作者单位:遵义市委网信办)
作者 赵燚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