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山大管院带走的三样东西
亲爱的2025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学们:
大家好!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MBA、EMBA、MEM和MTA花学费、花时间到山大来、到山大管理学院来,大家毕业的时候能带走什么?只有想清楚了以后能够从学校带走什么东西,我们才知道在开学的时候我们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那么我们在山大花两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甚至于四年的时间学习,究竟能够带走什么呢?我想有三个东西我们应该可以带走:
第一个,当毕业的时候,我们带走的不是教材和讲义,而是认知和思想。昨天我们EMBA开学第一课是请宁高宁校友来讲的。今天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是钱会长和他带来的企业家队伍在给大家讲。十四号还有一个EMBA的戈20启动会,到时候我们还会请一位世界冠军来讲。
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顶级高手会给我们非全研究生来开设讲座,来加入我们的产业导师队伍。为什么我们要去请这么些顶尖高手来和大家交流?那是因为只有跟着他们,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启我们的心智、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进而形成我们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中,因为认知的不同,我们面临的世界也就不一样,我们找到发展自己、发展企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这也就是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的原因。
大家知道,今年开始我们全面推进无纸化讲义。我们现在依然还会给大家一个讲义,我相信按照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我们将很可能不会给大家提供哪怕是电子讲义了。我们一方面憎恨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一方面自己又不想摆脱讲义和教材的约束。按照课本所写的就可以顺利地走上一个管理者的岗位,我个人觉得这是痴心幻想。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根据最新的管理场景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我们不希望我们老师受限于印好的讲义,因为那是对大家不负责任的。按照既定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去教学,我们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只能够培养被人工智能所嘲笑的人。因为人工智能收集知识的程度要比我们所有人要快得多。要想超越人工智能,我们必须培养能够开拓认知并进而形成自己思想的人。
我们学管理的目的是干什么?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平和自己,是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些事能办成,为什么有些事办不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胜不骄而败不馁。当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当我们掌握了辩证思维,我们才能知道什么叫机会。真正学好管理的人,不会去做愤青,也不会抑郁。水深流缓,这样的人会更加平和、更加慎独、更加有内在的力量。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花时间、花金钱,到这来学习的基本的原因。
那么我们能够带走的第二个是什么?不是文凭,而是能力和由此形成的价值。我们在人生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委屈,会经常发出所谓怀才不遇的抱怨。其实我觉得怀才不遇是一个伪命题。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公平的。我们说世界不公,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
什么叫人才?人才从来就不是可以按照一些客观的技术指标来定义的,人才一定是相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上司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而言的。你能够解决他们的主要矛盾,对他们而言你就是人才。换句话说,你有价值才是人才,你没有价值就不是人才,这就是公平的基本定义。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并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我想无非是两个,它们体现了山大的特点,也和刚才钱会长谈的钱氏家族的兴旺有共同之处。一个就是我们具有担当的精神,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具有担当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证明我们的价值、特别是长期价值,就需要能够把国家、把时代的需求放在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上。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面前、在国家利益面前、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面前,都是渺小的。山大从成立伊始的使命就是“为国育贤”、就是我们校门口石碑上所刻的“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只有我们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家国情怀中去,只有我们有意愿、有能力去承担更大的责任,那么具有更大权力的人、具备更大利益的人才会给我们以回报。这样的回报率是惊人的,由于这种格局造成的势能,我们投入的越多,我们得到的回报可能就越丰厚。
有担当精神、有担当能力,是我们山大人的一种品质。那什么叫聪明人?无非是对价值的判断而已。山大目前还不能算是顶级大学,但山大绝对是中国一流的大学。当大家做了山大的学生,凭借于山大百年的积淀、品牌和优秀的老师,大家接触到的对手和合作伙伴大多是聪明人。他们会更容易,甚至于比我们自己还要能够发现我们的价值。这样的精神和能力将促进我们价值的形成过程,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蜕变。
一阴一阳之谓道,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们必然要用另外的、与之相称的与之交换。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要有舍才有得的。那么大家愿意不愿意舍?愿意不愿意自律?我们能不能做到mindset?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否则我们只是想毕业、想拿个文凭并不困难,但是你要真正提高你的价值,就需要认真学习。我们要去观察、我们要去思考、我们要去聆听、我们要去讨论、我们要去实践……从来没有取巧得到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惰性和取巧的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所约束,未来能取得什么成就,可想而知。
第三个我们能从山大带走的是什么?不是带走对我们青春岁月的回忆,而是带走我们未来一辈子能够享用的友情。很多人说,读非全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人脉关系。那么,真正值得的人脉关系是怎样才能建成呢?
今年五一期间,我、岩志书记和几十位山大MBA的同学去了趟沙漠,去参加第十四届沙漠挑战赛。我们在腾格里沙漠中走了三天,第一天是沙尘暴,第二天是烤得死人的大太阳,第三天狂风暴雨。熬下来了这三天,我们更加知道了什么叫友情、什么叫团结、什么叫挑战自我、什么叫做把后背留给战友。我们的MBA同学去参加这样的竞赛,可以说是叫没苦硬吃。我想一个国家如果每年有成千上万个MBA人愿意去没苦硬吃、愿意去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我们这个国家的企业将来一定是世界敬畏的。
山东人最讲情义,但只有在实践中而不是课本中才能见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师生之间的友情应该是如何建立的?不是在酒桌上,也不是我们假戏假做的教学游戏中能建立的。他们是在一起发现企业的真正问题,在真刀实枪实弹的管理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刚才钱会长谈到钱钟书。钱钟书写的《围城》里面有段故事很有意思。方鸿渐和赵辛楣去投奔三闾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两个人聊天。赵辛楣说:如果要和一个人结婚,最好的办法是先和他去旅行。如果旅行回来了还不讨厌,那结婚成功的可靠性就比较大。因为旅行时可以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处事能力、身体状况等等。结果方鸿渐问了一句:那辛楣你觉得我怎么样?赵辛楣说:鸿渐,你是个好人,但没什么用。与此相似,我们怎么可能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够锻炼出来一种真正具备品质、素养和友情的经理人队伍呢?我们提倡以企业家来带动企业家,以经理人来培养经理人。大家不仅是要向老师们学习,同学们之间也需要相互学习,更要躬身入局,要敢于去改变世界。只有这样的友情,才是长久的。
真正的友情一定是在共同面对很多事情以后才能形成的。我们的MBA、EMBA、MEM、MTA这些非全研究生项目,在培养活动中间会有大量的活动,会有海外游学、会有案例研讨、会有企业参访等等,大家要积极参加进来,不要幻想着我有一本漂亮的讲义,我有一本漂亮的教材,其他的都可以不要了。这些活动就像是赵辛楣所说的旅行,大家错失了这些旅行也就错失了发现和建立真正友情的机遇。
今天在这个开学典礼中,我想给大家谈的就是以上这三件希望大家能够从山大带走的东西。第一个,带走我们更有格局的认知和思想;第二个,带走足以证明我们价值的力量;第三个,带走我们一生能够依赖的友情。第一个带走的,能够善待我们自己;第二个带走的,能够证明我们对外界的贡献;第三个带走的,能够丰富我们快乐的人生。希望大家在山大度过美好的求学时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