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尊重你时,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这3句话就够了
创始人
2025-09-12 23:48:46
0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是:

当儿女对父母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时,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愤怒起来。

紧接着就会开启唐僧念经式讲道理,试图用大道理来驯服儿女。

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儿女要么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把父母的话当回事;要么就是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顶嘴、争吵,亲子间的矛盾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其实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愤怒和一味地讲道理并非明智之举。

记住下面这三句话,或许就能为你打开亲子沟通的新大门,让你在亲子关系的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01

  • 第一句:允许孩子争辩,解码孩子的想法。

著名作家刘墉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为人父母者:

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的角色,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权威。

在开启教育孩子的大门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审视一下自己,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

小区里的刘阿姨,曾经历过一段亲子关系紧张期。

以前,她总是以权威的姿态要求女儿听自己的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试图掌控女儿。

她会逼女儿吃不喜欢的食物,要求女儿穿一板一眼的衣服,强迫女儿学习各种技能,让女儿和差生闺蜜保持距离……

后来,女儿为了摆脱她的束缚,毅然决然地考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

刘阿姨感觉自己的权威被挑衅,内心充满了不被尊重的愤怒,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喂了“白眼狼”。

从此,两人经常因此而吵架,最严重的一次,女儿甚至把妈妈的微信拉黑了,亲子关系陷入了冰点。

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刘阿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决定进修自己。

她参加了一些读书会,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明白,自己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给她设置了太多的“不准”,她不准孩子争辩,她不准女儿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刘阿姨开始改变与女儿的沟通方式。她不再去压制女儿的想法,而是尝试求同存异。

女儿建议她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刘阿姨也认真听进去了。

她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去摆摊卖自己亲手制作的牛肉酱。

虽然女儿还对母亲过去的做法耿耿于怀,但她也看到了母亲的进步。

在女儿的帮助下,刘阿姨的生意爆火。女儿还帮她录视频带货,母女之间有商有量,亲子关系越来越缓和。

女儿毕业后,刘阿姨虽然还是会像其他父母一样催生催育,但她会先了解女儿内心的真正需求。

在得知女儿想先发展事业时,她也选择尊重女儿的意愿。

通过允许孩子争辩,刘阿姨成功解码了女儿的想法,亲子关系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德国汉堡有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为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02

  • 第二句:闭上指责的嘴,伸出共情的手。

在亲子沟通中,指责就像是一把剑,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关系剑拔弩张,亲人变仇人。

而共情,则是打开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小欢喜》里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季杨杨在游戏厅和父亲偶遇,当时季杨杨以为父亲会责怪自己不学习,而是跑来玩游戏。

然而,父亲却一反常态,陪着他玩了一下午。

在游戏的过程中,父子俩的距离逐渐拉近。

吃饭时,父子俩的沟通不再是简短的一两句话,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父亲没有指责儿子,而是用共情的方式走进了儿子的内心世界。

曾刷到一段暖心视频:

山东一名高二学生下晚自习后,突发奇想提出要去钓鱼。

换作其他家长,大概率会以“时间太晚”“功课繁重”为由拒绝孩子,可这位妈妈却欣然应允。

当孩子钓到鱼时,平日里鲜少开怀大笑的他,终于卸下紧绷的神经,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

网友们看到视频后,纷纷共情:“好想抱抱他,宝贝,累了咱就休息。”

大家还称赞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了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父母还是习惯于用指责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父母会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当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时,父母会唠叨个不停:“你看看你,又犯这样的错误,什么时候才能长点记性!”

这些指责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利剑,刺痛着孩子的心。

而共情,则是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父母可以说:

“我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心里一定很难过,没关系,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下次争取考得更好。”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可以说: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成长的过程,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闭上指责的嘴,伸出共情的手,父母能与孩子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03

  • 第三句:裙子和孩子,不必二选一。

许多父母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对孩子付出爱和爱自己是冲突的。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网络上曾流传一句直击人心的话:“裙子和孩子,不必二选一。”

爱孩子与爱自己,本就该并行。

每一对父母,都不该为了哺育、成全孩子,而完全牺牲自己。

作家约翰·格雷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你到巴哈马或夏威夷度假并不代表你会排斥自己的家。

你只是稍事休整,给自己充电,以便容光焕发地回家,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更加爱惜。

这只是让你为自己的个人需要服务而已。”

《奇葩说》辩手席瑞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让人听了心疼不已。

“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什么最好的都给你了。”

这句在旁人看来或许满是关怀与爱意的话语,却成了席瑞小时候最常听到的“紧箍咒”。

因为母亲的过度牺牲,席瑞不敢提任何要求,因为他知道母亲有多不容易。

就像每次去超市,别的孩子都敢于挑选心仪的物品,他永远都是低着头看地板,想用这种办法掩饰自己的渴望。

即使长大后自己有了能力,席瑞也依然没能完全从这份童年阴影中走出来……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这种过度的牺牲,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同时,也会让父母失去自我,变得充满怨气。

父母只有先爱自己,让自己充满能量,才能用爱去滋养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有个片段让人记忆犹新,宋莹在给儿子订牛奶时,毫不犹豫地给自己订一瓶,并笑着说:“牛奶美容,我也要美。”

宋莹没有像传统母亲一样,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孩子吃上最好的。她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孩子。

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也能感受到一种平等的氛围,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网络上有一句高赞的话:

“爱不是雕刻刀,非要刻出理想的模样;它是溪水,先漫过自己的脚踝,才能浸润孩子的土壤。”

父母爱自己,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爱孩子。当父母充满活力和正能量时,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

04

家庭教育的舞台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当儿女不尊重时,愤怒与说教无济于事,这三句话才是开启和谐亲子关系的密钥。

这三句话,如三盏明灯,照亮亲子教育前行的路。

允许争辩,是给思想插上翅膀;

共情倾听,是为心灵架起桥梁;

爱己爱人,是让彼此的生命都绽放光芒。

从现在起,让我们允许孩子争辩,用心共情,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用行动为孩子撑起一片充满尊重与爱的天空,让他们在爱的土壤里,成长为独立自信、温暖善良的栋梁之材。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619... 目录 1.考研真题 [AI电子书]全国名校基础日语考研真题AI讲解[查看目录] 说明:本科目考...
想保研请关注!教育部公布67所...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经符合条件高校自主申报、高校所在地省...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机遇与挑战并... 来源:优志愿升学规划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网络空间安全这一专业的设立无疑备受瞩目作为一门融合计算...
秋招签三方保底,会影响报考2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季,有同学想要了解,秋招签个三方保底,是否影响报名国家电网考试,今天小思来和大家...
杭师大,浙师大校招会面谈灵魂十... 2025下秋季校园招聘会陆续举行,2026届小伙伴早点做好准备,提升个人能力,在校招会上,投递简历时...
六枝特区税务局进校园开展税法宣... 为帮助青少年认识税收、理解税法,从小树立依法纳税观念,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六枝特区税务局组织青年业务骨...
李苏:让孩子从“心里懂”到“笔... 受访者供图 “老师,原来‘快乐’是会发光的!”当屏幕上跳出由学生短句生成的卡通画卷,孩子们的惊叹声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本科安全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本科安全工程专业专升本助学 主考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开设专业:安全工程 报考层次...
蓝羽:来报恩的孩子,身上往往都... 【蓝羽专栏】 来报恩的孩子,身上往往都有3个“记号”,占一个都是福报 原创作者|蓝羽 办公室里几个宝...
新东方前途出国发布来华留学全流... 多知9月12日消息,近日,新东方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在“双向留学产业合作论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