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踏上讲台时,我刚好18岁。”9月11日,邓丽和记者聊起她当初走上讲台时的情景,仿佛回到了他青春飞扬的过去。
2002年9月1日,怀揣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邓丽在三尺讲台上种下了第一颗教育的种子。2011年,邓丽通过考调,正式入职毕节二中,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时光流转,如今这颗饱含希望与热忱的种子,已在毕节二中这片教育的沃土上,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无数青春学子撑起了一片洒满爱意的晴空。
“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谁能概括一下节日特点?”在高三(4)班的语文课堂上,邓丽正以沉浸式教学法开启教学。课堂氛围热烈而有序,学生们争相举手发言的场景,正是她“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为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邓丽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她开展朗诵、演讲、书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探索知识、展现自我的舞台。
“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我始终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邓丽说,她希望通过小组互助、个别辅导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携手并进。
在邓丽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许多特殊的教学道具:刻着“敏而好学,行胜于言”的檀木书签、插着“行胜于言”标语的定制棒棒糖……这些浸润着教育智慧的小礼物,每一样都饱含她对学生的关爱和期许,她期望学生牢记校训,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每次考试结束后,邓老师都会给我们准备小惊喜。考进年级前100名的同学,她会送上笔、素材本之类的学习用品;没考进的同学,她也会贴心地准备小零食,把每个人都照顾得妥妥当当。”毕节二中高三(11)班学生罗晓云分享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18岁生日那天,邓老师特意准备了奶茶和鲜花,这让她感动不已。
邓丽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她善于与学生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课间的时候,邓老师总会找我们聊天,留意我们的学习状态。要是我们没考好,她会耐心帮我们分析原因,从不把负面情绪带给我们,而是鼓励我们继续努力,还经常说‘胜亦欣然,败亦可喜’。”毕节二中高三(4)班的吴阿飞说,邓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和同学们关系特别亲近。
教育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师生间的双向成长。邓丽一直践行“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凸显了毕节二中“德润人生”的教育特色。她将一颗真诚的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2014年和2017年,邓丽两次荣获七星关区高考优秀教学成果奖。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她所执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3年来,邓丽的真情倾注,换来了桃李芬芳、芝兰满堂。每逢佳节,她总能收到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届学生的真情祝福。
23载春华秋实,邓丽用爱与责任坚守在三尺讲台,以“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之光。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通讯员 廖槐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相清
编辑 肖大熙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谢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