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正式开考。上午考综合素质,下午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报考初高中教师资格的考生还需加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结束后,几组作文题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的“手机与钥匙”
在南京市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考生小郭分享了自己的考试感受。小郭表示,今年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作文题颇具挑战性。
“如今,人们外出通常会携带钥匙和手机这两样物品。钥匙能开启私人空间,让我们回归隐私之地,可隐私空间真的绝对隐私吗?手机则打开了公共空间,引领我们走向外部世界,然而我们却发现,手机里存储着大量的名字和号码,关键时刻却不知道该打给谁。”围绕这一材料,小郭从隐私和公共的角度切入,探讨了要敢于拒绝,保护好个人隐私,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要打开心扉,真诚交流。她认为,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在隐私与公共空间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除了作文题,材料题中的一道题目也让小郭印象深刻。题目要求学生阐释“教育观的本质”,这让她有点犯难。“印象中都是教材中的考点,但相比于往年的试题,今年的题目在出题方式上有点‘绕’。有的多选题涉及与教育理念、师德师风相关的内容,以往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但这次明显要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小郭说道。
小学“森林幸存四姐弟”作文材料戳心
来自三江学院的小左报考的是小学教师资格。她对小学的作文题印象深刻:“一架飞机失事多日后,救援队在原始森林中找到了 4 名幸存的孩子,他们是一家姐弟,最大的 13 岁,最小的仅 1 岁。相关报道中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些孩子的幸存,彰显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另一句是‘多亏了姐姐的勇气和引领,其他三个孩子才能在她的照顾下得以幸存’。”
小左在写作过程中,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感悟:“从姐姐的角色来看,老师就如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不仅要给予正确的指引,还要悉心呵护孩子们,确保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小左的同学小秦则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入手,写了要学习适应自然环境,方能在绝境中求生。
少年志编辑 周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