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说话,做小动作,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说,8 - 11岁期间,如果没有形成规则性意识,之后在发展社交能力方面可能就不那么顺利。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首先,制定规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比如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孩子,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就不能要求他们长时间学习,要慢慢引导。“自由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要学会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培养规则意识;
第二,规则的制定要尽可能具体一点,要明确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比如,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要保持房间的整洁,而应该做出具体要求,比如:衣服叠好放进衣柜,书桌整理好,地面垃圾清理干净等等。
第三,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规则要保持一致性。比如不能随意更改,今天允许孩子多看一会儿电视,明天又严格限制,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规则是可以随意被打破的,没有标准。
另外,规则的一致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致性,不能爸爸妈妈跟前遵守规则,到爷爷奶奶那里又被推翻等等。
总之,规则的培养技巧很多,我们要学会接纳,学会坚持,学会放手,学会放松,学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