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代表
致敬双倍的担当
我国第41个教师节
在青秀区伶俐镇,李兴荣既是深耕乡村教育二十八载的中心学校校长,也是心系群众的镇人大代表。他怀揣“让每个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初心,先后获评南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青秀区“十佳校长”,以“教育者”与“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书写责任与担当。
李兴荣(右二)与学生交流。(陆娇艳 摄)
从“办好一所学校”到“代言一方教育”
当选人大代表后,李兴荣将“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延伸到“代言一方教育”。他主动参加镇人大组织的人大代表培训班,快速从“教育专家”成长为“履职能手”。他扎根基层开展调研,一次次走进偏远村小查看办学条件,一遍遍与教师、家长促膝座谈,把基层教育的难点问题、群众的热切期盼一一记在履职本上,转化为具体建议在镇人代会上提出。针对部分学校使用板房上课、教学点规模偏小的问题,他多次在民情沟通会上积极建言,推动新学校建设落地;同时整合规模小、基础薄弱的教学点,让学生到资源更优质、师资更雄厚的中心校或完小校就读,赢得了家长的广泛好评与社会各界的认可。
“农村孩子读书不易,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李兴荣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始终坚守的信念。每学期,他都会带领教师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全力劝返学业不稳定的学生。2025年6月,小学高年级学生小玉(化名)因缺少父母关爱,私自离家前往广东东莞。李兴荣得知后,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动员家长联系小玉;同时联动村委、镇人民政府、派出所及东莞当地警方开展联合劝返,还专门安排人员协助家长赴粤寻人。最终,小玉被平安接回校园,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在他的坚守与努力下,近年来伶俐镇小学辍学率始终保持为0,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留在课堂、安心求学。
李兴荣在伶俐镇中心学校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仪式带领新生入场。(黄梦 摄)
为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李兴荣从教学管理与资源统筹两方面同步发力。在教学管理上,他牵头制定《伶俐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办法》,每学期组织检查组深入各校区、教学点开展检查。他积极推动教研创新,按年级、分科目组建教研组,以集体备课的形式破解小规模学校教研力量薄弱的难题;还通过“请进来(邀请4个名师工作坊到校授课指导)、走出去(近三年组织300多人次参加线下培训、500人次参加线上培训)”的方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在资源统筹上,他推行“手拉手”互助帮扶机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各村完小校支教交流,有效带动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如今,伶俐镇中心学校成功获评教育部第四批全国“温馨乡村校园”(同年广西仅3所学校获此殊荣),镇内小学教学质量稳居乡镇前列,教师岑延旭还在基础教育课堂融合创新优秀课例评比中斩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