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教育终于高调了一次!
多年以来,东城教育以其特有的“佛系”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格局低调前行,却也令不少家长忽略了它的实力与潜力。
但这几天,东城不再沉默——一连串的大动作,明明白白是在“憋大招”。
从9月13日至15日,东城区教委官方公众号连续三天密集发声,回顾总结区域教育发展。全区中小学同步转发、合力造势,预热气氛直接拉满!
就在今天(9月16日),东城区教育大会隆重召开!
《北京市东城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示范区任务清单(2026—2030年)》和《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健康·发展2030”工程五项行动》两大重磅文件正式发布。
东城教育告别“佛系”,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教育格局!
东城区委副书记王达品在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东城将推进“强才计划”“强师工程”“强校行动”,建设高位均衡、质量优异、品牌突出、人才涌流的教育强区,教改将着力保障托幼一体、招生入学、中考高考这些民生大事。
从优质均衡的“高原”向拔尖创新培养的“高峰”跃升,东城正在憋足劲儿全面发力。
当东城拒绝“佛系”,接下来的教育图景将更加值得期待——
连续五年拿“盲盒”
一本率本科率凸显东城教育高原优势
近来,围绕东城教育“走下坡路”的言论甚嚣尘上。
东城实在被冤枉得不轻!
以“不鸡娃”著称的东城家长,并非真的心大,而是东城教育优质均衡给予他们足够的底气和幸福感。
来看一组硬核数据:
中考高考质量连年迈上新台阶,普高率保持全市领先。
高考本科上线率长期稳定在九成左右,全区半数以上能上一本。
连续五年高考开“盲盒”。
985、211率、一本率常年稳居北京前三。
低调且有实力——这就是东城教育,优质均衡的“北京标杆”,比如:
北京二中连续五年高考开出 “盲盒”,清北录取和高分段比例持续处于全市头部中学行列。
171中学去年清北录取10+,今年700以上1人,7人签约清北,650以上50+,实验班平均分高达672分。
汇文中学今年690分以上2人,670分以上15人,650分以上40多人,实现“头部更尖、中部更强、底部抬升、单科突破”的全面提升。
景山学校今年强势回归,689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7人,一本上线率92%。
更难得的是,东城的“好”不只在几所头部校,“腰部”学校同样能打!
比如中考录取位次排在十名左右的11中,今年高分段人数刷新历史:660分以上3人,600分以上36人。学校用成绩证明:“腰”够硬,区域教育才能真正立得住!
可以说,东城教育正在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推动“高原”走向“高峰”,强化头部梯队,也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东城即将启动“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实现真正意义上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让干部教师队伍更加卓越
东城不卷家长卷老师
不卷的东城,好成绩从何而来?
东城教育用行动给出回应——我们不卷家长卷老师!
让教师更卓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这也是东城教育未来的底气所在。
作为北京市首批“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区”,东城推动“双名”工程全面升级,构建名书记、校长(园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名教研员工作站、名学科基地“四名”工程,启动“东城区基础教育人才高地建设计划”,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持续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东城教育大会提出,要发挥“信用编”作用,加大教师资源配置区域统筹力度。落实“集贤计划”,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措施,分别给予“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100 万元、50 万元、10 万元奖励。为非京籍优秀毕业生及优秀人才解决周转住房,为博士及高端教育人才优惠提供为期三年的公租房使用权,对优秀博士毕业生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锻造一支“最讲政治、最有本领、最具引领力”的核心区教育“铁军”。
东城还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与职业幸福感。
比如,开通高水平竞赛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强化经费投入、考核激励等政策保障,真正实现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教师强,则教育强。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广,最终受益的还是东城的每一个孩子。
从优质均衡的“高原”,
迈向创新人才“高峰”
东城教育大会提出,要形成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东城模式”。
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一次厚积薄发的体系化升级。
接下来,东城将推动“基础与探索”并重、“大师与朋辈”共育、“科教与实践”融合、“本土与国际”互鉴,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包括“卓越·启航”课程体系建设行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协同行动、高端资源融合及智库共同体建设行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行动、强师工程与师资培育专项行动。
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工智能、STEM、数理、生化、人文艺术等专业学院。发挥学院、学区、集团优势,形成大中小贯通长链条人才培养方式。
而作为东城龙头校的北京二中,已经建立起自信开放的“二中逻辑”。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薛丽霞在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新质人才”, 助力东城实现从优质均衡“高原”向拔尖创新培育“高峰”的系统跃升。
具体来看,一是以小切口育人方式撬动学生“自主发展”内驱力。
在空间上,一体布局六大类型高端实验室,支持学生当“学术带头人”和“首席策展人”;在时间上,打破课表与年级边界,以长短课、混龄选修、专时探究、自主研习等方式给足深度学习周期;在管理上,支持学生参与课程创生、活动策划与校园治理。
二是以教联体育人机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筑平台。“三大学院”织密价值引领网:“青马学院”贯通思政一体化,“博雅书院”推动创新育才,“和雅学院”支持身心学业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二中在贯通培养上持续发力,为学生搭建“创新发展”立交桥。数理强基、科技创新、人文思辨等“五大通道”畅通高效,贯通课程与高阶拓展相辅相成。
东城其他名校的贯通培养成果也超级亮眼。
171中今年高考650分以上的高分段学生中有80%以上都是学校6年一贯培养的硕果;汇文中学本届高三1班为贯通培养,全班43人,高考平均分660分。
可以预见,东城名校教育集团未来将积极推进新型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通小初高课程连续培养链条,全面提升集团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
据了解,北京二中将深入实施“领航计划”,以“名学科基地 + 集团学科首席”双轮驱动建强集团“大师资”;依托数字平台实现资源融通增效,走实集团“大治理”;积极建设“集团+高校”创新研究院与实践基地集群,打造创新人才培育“策源地”,服务首都教育发展“大格局”。
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容
打造东城南部教育新高地
东城教育大会提出,要精准发力,激活“新动能”,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容。
据了解,东城上年度投入3.2亿元用于中小学改扩建,新增5000个学位!
这背后,是东城对教育资源布局的深度重塑——
通过调整教育用地、空间置换、合作办学、租赁场地等多种方式,优先保障学校改扩建、学位供给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同时精准预测适龄人口变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东城教育,一手提质量,一手抓扩容。
全区加强教育设施规划,坚持重点统筹、分区施策、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一中、五中东师校区、171中学革新里校区等重点工程。而南部地区,正成为新一轮资源布局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