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高清PDF版可打印)
创始人
2025-09-18 15:31:00
0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一、锚定核心: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四大方向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并非 “超前攻克难题”,而是以基础知识点为依托,聚焦 “思考过程” 的深化,而非仅关注 “答案对错”。核心需围绕以下 4 个维度展开,层层递进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素养:

1. 因果链推理思维

从 “单一因果” 逐步过渡到 “多步连锁推理”,让孩子学会用 “因为 A,所以 B;因为 B,所以 C” 的逻辑串联问题。例如:从 “长方形对边相等”,推导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再推导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

2. 具象到抽象提炼思维

从 “具体实例” 中挖掘 “通用规律”,避免死记硬背公式定律。比如:通过 “5×3=15(3 个 5 相加)、3×5=15(5 个 3 相加)”,提炼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再用字母表示为 “a×b=b×a”,经历 “实例→规律→符号化” 的抽象过程。

3. 空间具象转化思维

从 “实物观察” 到 “抽象几何关系” 的转化,培养孩子对 “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 的空间感知。例如:从 “鞋盒(长方体)” 观察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再通过 “折纸” 理解 “长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不相邻”,最终能根据展开图还原立体图形。

4. 真实问题解决思维

从 “课本例题” 延伸到 “生活场景应用”,让孩子体会 “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比如:用 “百分数” 计算 “商场促销(满 200 减 50 相当于打几折)”,用 “面积公式” 计算 “给书桌贴防水膜需要多大尺寸的膜”,将抽象知识与真实需求结合。

二、分年级适配:贴合认知特点的训练重点

小学生认知从 “具体形象思维” 向 “抽象逻辑思维” 逐步过渡,训练需 “循序渐进、不超前”,每个阶段聚焦对应能力突破:

1-2 年级(低段)

此阶段孩子依赖实物感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认知核心是 “具体操作”。因此训练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数的组成与运算意义(而非单纯计算),比如用 1 元、5 角硬币拼 “8 元 5 角”,在拼摆过程中理解 “1 元 = 10 角” 及数的组合逻辑;二是简单分类与有序计数,例如把 “玩具车、玩偶、绘本、蜡笔” 按 “用途(玩具 / 文具 / 书籍)” 分类,并清晰说明分类标准;三是立体图形的直观认知,可让孩子用圆柱、球、正方体积木滚一滚,观察 “球能任意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感知。

3-4 年级(中段)

孩子开始理解抽象概念,能发现简单规律,具备初步逻辑推理能力。训练重点可调整为:第一,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比如用 “凑整法” 计算 “28+35+12”,先算 28+12=40,再算 40+35=75,在实践中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实用性;第二,平面图形的特征与转化,像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发现 “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第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梳理,可借助 “数量关系表” 分析问题,比如 “学校买 3 个足球,每个 45 元,付 200 元应找回多少”,明确 “单价 × 数量 = 总价,付款 - 总价 = 找回” 的关系,逐步学会拆解应用题逻辑。

5-6 年级(高段)

此时孩子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能进行复杂推理,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训练重点需进一步深化:一是分数、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与应用,比如结合 “家庭每月开支” 理解百分数 —— 房租占总开支的 30%,食品占 25%,计算 “房租比食品多占百分之几”,将抽象的百分数与生活场景结合;二是立体图形的体积推导与计算,可用 “排水法” 测量不规则石块体积,通过 “量筒加水→放石块→看水位上升” 的步骤,理解 “上升体积 = 石块体积”,并关联 “圆柱体积公式”;三是方程思想与复杂应用题建模,例如用 “设未知数 x” 解决 “鸡兔同笼” 问题,设兔有 x 只,鸡有 35-x 只,根据 “总脚数” 列出方程 4x+2 (35-x)=94,逐步建立用方程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型。

三、落地方法:四大思维的具体训练策略

每个思维维度都设计 “可操作、低成本” 的训练方法,结合生活场景与简单教具,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化思维:

1. 因果链推理思维:从 “说清步骤” 到 “链式推导”

方法 1:“分层说题” 训练逻辑表达

做数学题时,让孩子分 “三步说”:①“题目要算什么”(目标);②“需要先知道什么”(条件);③“为什么用这个方法”(逻辑)。

例:“水果店有 8 箱苹果,每箱 25 千克,卖出 120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引导说:“目标是算剩下的苹果重量;需要先算总重量(8 箱 ×25 千克 / 箱),再减卖出的;因为‘剩下的 = 总重量 - 卖出的’,所以用‘乘法 + 减法’。”

方法 2:“规律溯源” 游戏练连锁推理

玩 “数字 / 图形规律” 游戏时,不只让孩子填答案,还要说清 “规律是怎么来的,下一个为什么是这个数 / 图形”。

例:图形规律 “□△○□△○□?”

引导说:“规律是‘□、△、○’三个图形循环,前面已经有‘□△○’‘□△○’,所以下一个是△,因为循环到第二个图形。”

方法 3:“逆推解题” 打破思维定式

从 “结果” 倒推 “条件”,培养反向推理能力。

例:“一个数减去 18,除以 3,再乘 2,等于 24,这个数是多少?”

用 “逆推法” 引导:“24 是乘 2 来的,所以乘 2 之前是 24÷2=12;12 是除以 3 来的,所以除以 3 之前是 12×3=36;36 是减去 18 来的,所以原来的数是 36+18=54。”

2. 具象到抽象提炼思维:从 “实例感知” 到 “规律总结”

方法 1:“实物操作” 推导抽象公式

用生活中的物品体验公式推导过程,避免死记硬背。

学 “梯形面积” 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平行四边形,观察 “平行四边形的底 = 梯形上底 + 下底,高 = 梯形的高”,因为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所以 “梯形面积 =(上底 + 下底)× 高 ÷2”,让孩子亲手拼、亲眼见,理解公式来源。

方法 2:“错题归因” 找共性规律

整理错题时,不只是抄题,而是按 “错误类型” 分类(如 “没理解‘比…… 多几分之几’”“圆柱体积公式漏乘 π”“行程问题没分清‘相遇’和‘追及’”),每类错题旁写 “这类题的关键提醒”。

例:“分数应用题” 错题旁写 “先找‘单位 1’(通常是‘的’前‘比’后),再看‘求单位 1 用除法,求部分用乘法’”,通过归类提炼通用解题思路。

方法 3:“生活化重述” 理解概念

学完知识点后,让孩子用 “自己的话 + 生活例子” 解释,检验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解释 “反比例”:“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固定的,走得快(速度快),用的时间就少;走得慢(速度慢),用的时间就多,而且‘速度 × 时间 = 路程(不变)’,这就是反比例,比如骑车每分钟 200 米,10 分钟到;步行每分钟 100 米,20 分钟到。”

3. 空间具象转化思维:从 “实物观察” 到 “抽象建模”

方法 1:“实物 - 画图 - 还原” 三阶训练

以 “正方体” 为例:①观察实物正方体,数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标记 “相对的面”;②画正方体的 “直观图”,用虚线表示 “看不见的棱”,标注 “棱长”;③给一张正方体展开图(如 “1-4-1” 型),让孩子在纸上标 “相对的面”,再用硬纸剪下来折成正方体,验证自己的标注是否正确。

方法 2:“场景化空间想象” 游戏

利用生活场景设计空间问题,培养动态想象能力。

例 1:“妈妈把冰箱里的牛奶从上层移到下层,牛奶的形状、大小有没有变?位置变了吗?”(理解 “立体图形的位置变化不改变形状大小”)

例 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3 次,能分成几份?每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让孩子实际折一折,再想象 “对折 1 次 2 份,对折 2 次 4 份,对折 3 次 8 份”,理解 “折叠中的空间变化”)

方法 3:“几何与生活” 关联思考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现象,用数学知识解释。

例 1:“家里的餐桌为什么大多是圆形或长方形?”(圆形方便每个人夹菜,长方形节省空间,且两种形状都能密铺)

例 2:“篮球、足球为什么是球形?”(球形受力均匀,能任意方向滚动,且相同表面积下球体体积最大,能装更多气体)

4. 真实问题解决思维:从 “课本” 到 “生活”

方法 1:“家庭任务” 实战应用

给孩子布置需要用数学解决的真实任务,让他全程参与。

任务 1:“周末全家去公园,成人票每张 15 元,儿童票半价,3 个成人 1 个儿童,带 100 元够吗?需要准备多少零钱(1 元、5 元、10 元)方便找零?”(涉及 “价格计算、钱数规划”)

任务 2:“给阳台的花盆浇水,每个花盆需要 200 毫升水,家里有 5 个花盆,1 升装的水壶需要浇几次?”(涉及 “容积单位换算、除法应用”)

方法 2:“跨学科融合” 拓展应用

结合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设计问题,让孩子发现数学的 “跨学科价值”。

例 1:语文 + 数学:“一篇课文共 450 字,小明每天读 3 段,每段 50 字,几天能读完?”(结合 “段落阅读” 与 “除法计算”)

例 2:科学 + 数学:“种植小组种了 20 颗种子,发芽 18 颗,发芽率是多少?没发芽的比发芽的少几颗?”(结合 “发芽率概念” 与 “百分数、减法计算”)

方法 3:“开放性问题” 练发散思维

设计 “没有唯一答案” 的问题,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例 1:“用 20 元买文具,能买哪些组合?(写出 3 种)”(如 “1 支 15 元钢笔 + 1 本 5 元笔记本”“4 支 5 元圆珠笔”“2 本 8 元画册 + 1 支 4 元铅笔”)

例 2:“画一个面积是 18 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形状?(标注关键尺寸)”(如 “长方形:长 6cm 宽 3cm”“三角形:底 9cm 高 4cm”“平行四边形:底 6cm 高 3cm”)

四、避坑指南:思维训练的 3 个关键原则

1. 不重 “速度” 重 “过程”

不要催促孩子 “快点算、快点做”,而是关注 “他是否能说清思考步骤”。哪怕孩子算一道题用了 5 分钟,只要能完整说出 “为什么这么想、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就是思维的进步;反之,就算算得快,却讲不出逻辑,只是 “机械记忆”,不利于思维培养。

2. 不 “直接给答案” 多 “引导提问”

孩子遇到难题卡壳时,不直接说 “你应该这么做”,而是用 “提问” 帮他打开思路。

例:孩子不会做 “行程问题”,可以问:“题目里说‘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是‘朝一个方向开’还是‘相对开’?(区分相遇 / 追及)”“要求‘相遇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路程、速度和)”“题目里有没有给出总路程?速度呢?”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题关键。

3. 不 “只练难题” 重 “基础挖深”

思维训练不是 “刷奥数题、做超纲题”,而是把课本基础知识点 “挖透、用活”。比如 “20 以内加减法”,不只是让孩子算对 “13-5=8”,还要让他理解 “可以用‘破十法’(10-5=5,5+3=8),也可以用‘想加算减法’(5+8=13,所以 13-5=8)”,理解 “减法的本质是加法的逆运算”;再比如 “长方形面积”,不只是背公式,还要让孩子用 “摆 1cm² 小正方形” 的方法推导公式,这才是思维训练的根基。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类似原生安卓的系统吗,打造极致... 你有没有想过,手机里的系统是不是真的像安卓那样自由自在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那些类似原生...
山西省2025-1962高考状... 山西省1962-2024年高考状元出自哪些高中? 高中三年如何科学规划? 父母最好的托举有这3点6次...
官方发文鼓励中小学放“春秋假”...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的通知,其中指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
小马科斯表弟辞职,抗议从网上蔓... 一场异常猛烈的季风给菲律宾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也引发了人们对防洪工程腐败的愤怒和指控。降雨导...
国民党主席改选,军系支持谁?基...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国民党内选举,军系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前台北市长郝龙斌本身就与军系亲近,不过这次不...
诱骗舞厅结识女子回出租屋,拘禁... 男子黄某租下一处民宅,在舞厅结识女性后,挟持、诱骗多名妇女并带至该出租房内实施非法拘禁。这期间,黄某...
2025年法考客观题成绩9月1... 9月18日,司法部发布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明确客观题考试成绩于2025年9月19...
英伟达宣布:入股50亿美元!英... 9月19日,英特尔美股盘前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涨超34%,截至发稿前涨幅为29.52%。 台积电、A...
安卓系统pc版电脑配置,打造流... 你有没有想过,安卓系统竟然也能在电脑上运行呢?没错,就是那个我们手机上常用的安卓系统,现在也能在PC...
安卓系统帝国霸略连接,掌控全球...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的世界里,安卓系统就像一个无敌的帝国,它用它的霸略连接着无数的用户呢?想象每天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