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进东湖校区大门,视线总会先被那方校训石吸引——“立本求真,日新致远”八个字,在晨光里透着沉稳、鲜活的劲儿。它可能是你入学时,和爸妈拍全家福的 “独家背景板”;是期末周挑灯夜战时,抄在课本扉页给自己打气的“能量暗号”;也是傍晚迎着晚风散步时,忍不住掏出手机和好友合拍的“青春打卡点”。
但你未必留意到:这八个字从不是刻在石头上的静态标语,而是藏在校园日常里的“动态成长符号”,悄悄“读懂”着我们的每一段校园时光。
拆解校训“关键词”,
读懂背后的“文化基因”
苏州工学院的校训“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两句八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训书法字体为两朝帝师翁同龢的集字。校训英文翻译:Breed integrity, seek truth—— keep at it and every day will record your progress. (译者:宗福常)
“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庸》把正心、明礼、克己、助人、互爱、同乐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视作天下大本,是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条件。《论语》强调要致力于树立根本,根本确立了,原则、措施、方法等自然就有了。学校以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师生以做人为本,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大写的人,是生活的首要目标;学校集体和师生个人都要注意立足之本,奠定和巩固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期长盛不衰,大有作为。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客观的情况、状态,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日新”语出《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某一天能洗涤旧染的污垢而自新,那么在此之后,应该天天洗濯,不断自新。创新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是时代要求,世界潮流;创新也是我校近70年自强不息的办学特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日新”精神。
“致远”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儒家强调人要有远大抱负和刚强毅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一个单位、一所学校同样要“志远”,并能“致远”。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我校办学历史的特点,又体现了当前和未来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它定将激励和鞭策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建功立业,定将在今后办学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
那些融入日常的“校训时刻”
在苏工的校园里,校训不是遥远的标语,而是藏在朝暮日常里的 “成长注脚”,每个场景都透着它的影子:
河边步道上,有同学伴着晨光,专注捧读,在知识的浸润里,践行着“立本”的追求。
实验室里,从过去在简单仪器前,凭借执着与耐心探寻真理,到如今借助先进设备在精密数据中求索真相,一代代人对“求真”的坚守始终未变,这是科研路上最动人的传承。
直播镜头前,同学正热情展示着充满巧思的服装设计,线上观众纷纷点赞互动,这借助新媒体传播创意、让设计被更多人看见的尝试,也是“日新”在当下的生动注脚。
灯光下,同学捧着学校的资料,仔细研读、汲取养分,为自身成长与创新积淀力量,这在知识里深耕、为“日新”筑牢根基的模样,同样是“日新”精神的美好诠释。
你的“校训时刻”是什么?
校训藏在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持里,那些你曾为之专注、为之突破、为之坚守的瞬间,都是独属于你的“校训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看见校训在生活里的生动模样~
下次路过校训石,不妨停下脚步,和这八个字合张影吧 —— 因为它不仅是学校的精神坐标,更是你我青春里,最值得珍藏的“成长宣言”。”
苏工印记“小问答”
Q
1.校训中“求真”一词,其思想源自哪位教育家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A. 晏阳初 B. 陶行知
C. 梁漱溟 D. 蔡元培
A
Q
2.校训里的“日新”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A
Q
3.关于校训中“立本”与“求真”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立本和求真相互独立,无关联
B. 立本是求真的径由,求真才能立本
C. 立本是求真的归宿,求真是立本的径由
D. 求真服务于立本,立本无需以求真为基础
A
Q
4.校训“日新致远”中,“致远”所体现的理念不包括以下哪项?
A. 个人要有远大抱负和刚强毅力
B. 学校需树立长远发展目标
下一篇:新校长上任,牢记“三先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