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上出现“新鲜案例”并不稀奇,就像当年的姜萍事件,就曾出现在清华大学数学营中,成为公开讨论的题目,比起课堂上都是老掉牙的陈年案例,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高校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准。
而如今,频频登上热搜的武大杨某媛也出现了在高校课堂之上,和姜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是,二人都是显而易见的“反面教材”,可哪怕都是反面教材,杨某媛的错处,可比姜萍更适合作为反面例子来教育学生。
最先发现杨某媛论文有错误的,是那些对武大图书馆事件结果不满的网友们,他们可谓是开启了一波讨伐武大学术论文的浪潮,都说真金不怕火炼,如果杨某媛的论文不存在问题自然不怕查,可实际上,她的论文堪称错误大全。
就连中国新闻周刊都指出该论文存在"1049"等多处明显错误,而如今,杨某媛的论文又被搬上了985大学的课堂——中国农业大学公开将这篇论文作为反面教材,这样的打脸行为摆在面前,武大还要沉默吗?
有农大学子晒出了课堂上的PPT,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杨某媛的论文,这节课的老师更是条理清晰地列举出了杨某媛论文中存在的九大错误,包括数据图表错误、格式混乱不堪、选题牵强附会等严重缺陷。
可就是这样一份存在着错字连篇、无中生有、分大于总、文献重复等诸多问题的论文,不仅顺利通过了武大导师的审核,也顺利发表了,这篇论文的作者杨某媛也凭借这篇漏洞百出的论文顺利毕业了,这其中有多少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农业大学此举,或许是对武大长期装聋作哑态度的不满,毕竟同为985高校,这种把对方高校毕业生的低质量论文当成自己学生的反面教材,堪称当众揭短打脸,可谓是一点面子都没给武大留。
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所有的985高校、乃至整个学术圈子都为了对方的面子而沉默不语的话,高等教育的这一池水还要污浊到什么时候呢?若非是错的离谱、错的过分,想必农大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明立场。
反面教材在大学课堂中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存在,但客观来看,相比正面教材,学生在反面教材中能学习到的内容其实更多,大学生已经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了,他们不仅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有明辨是非的价值观。
反面教材在大学课堂里不再是会带坏学生的糟粕,反而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明白学术问题是严肃的、学术底线是不容侵犯的,更会明白一旦涉及学术不端的问题,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相比起中国农大直面学术不端问题的态度,武大的沉默才真的令人唏嘘。当一所名校面对毕业生的明显错误选择沉默时,这种做法是为了挽救学校声誉,还是恰恰将学校声誉推入深渊?
事实证明:遮掩问题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声誉损失,而及时承认问题、积极整改才是挽回声誉的有效途径。武汉大学如果能够正视杨某媛论文中的问题,采取公开透明的态度进行处理,反而会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高校的声誉始终建立在学术诚信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一时的回避可能会暂时平息风波,但长远来看,只有坚持学术标准、维护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保护和提升学校的声誉。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