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三中一位张姓家长的朋友圈截图,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炸了锅。照片里,穿蓝白校服的女儿蹲在食堂角落,用馒头擦地上的菜汤,校服裤腿还沾着油渍。配文扎心:“孩子说站着喝汤被人撞了,怕老师说浪费粮食,只能蹲地上收拾。这就是咱县评上‘省级优质食堂’的学校?”
点开家长们私下传的食堂视频,更让人堵得慌:及腰高的餐桌前,几十个孩子挤成排,弓着背扒饭,有人筷子夹着菜还得腾手扶餐盘,生怕洒了;有崴脚的学生单脚站着,另一只脚踮得发白,菜汤顺着指尖滴在地上。没人闲聊,没人抬头 —— 孩子们都知道,“站着吃快,十分钟就能回教室刷题”,这是学校默认的 “规矩”。
面对家长质疑,校方的回应轻得像纸:“一直是这传统,没必要装座椅。”
“传统”?这话听着就荒唐。济南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李建军去年在青少年健康论坛上明确说过:“12 到 18 岁孩子腰椎还在发育,长期站立进食,腰椎间盘突出风险比坐姿高 37%,还会压迫胃部,影响营养吸收。” 合着在这所学校眼里,孩子的腰椎弧度,还不如多刷两道题值钱?所谓 “传统”,不过是把对学生的漠视,包装成 “为了学习” 的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 “省级优质食堂” 这块牌子。翻遍山东省教育厅 2023 年发布的 “优质食堂” 考评标准,“饭菜留样达标”“食品安全事故率” 占了 60% 的分值,偏偏没一条提 “就餐环境是否保障学生基本舒适”。就这么个连座椅都没有的地方,也能评上 “优质”?可见这套考评体系,早跟 “育人” 的本质背道而驰了 —— 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孩子站着吃还是蹲着吃,根本没人管。
这种把学生当 “应试牲口” 的操作,也不是冠县独一份。去年河南睢县高级中学就试过撤掉食堂板凳,还发通知说 “划分站立就餐区,节省时间供学生学习”,最后被家长骂到恢复;更早之前,河北某中学甚至让学生端着餐盘在操场吃饭,理由也是 “省时间”。这些学校信奉的逻辑太扭曲:孩子不是人,是能刷题的机器,连吃饭的十分钟,都得榨成 “学习时间”。
可谁见过校领导站着吃饭?冠县三中一位退休教师私下说:“校长办公室旁边有个小食堂,里面皮质餐椅、恒温餐台,连筷子都分银筷和木筷。” 你看,“站着吃饭” 这 “传统”,只管学生,不管管理者。这哪是 “为了学习”?分明是用 “集体利益” 的名义,搞等级森严的规训 —— 学生就得牺牲尊严,管理者就能享受舒适,多讽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写得明明白白:“学校应当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饮服务,保障未成年人身体健康。” 教育部 2024 年搞的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也把 “治理学校日常管理失序” 列为重点。冠县这所中学倒好,法律不管,政策不顾,一门心思让孩子站着吃饭。请问,这是办学,还是开 “刷题集中营”?
还有人跳出来说 “我们当年在寒风里啃干粮,现在孩子站着吃饭算什么苦”。说这话的人,怕是忘了奋斗的意义 —— 我们当年遭的罪,是因为条件有限;现在条件好了,难道不是该让孩子活得更有尊严?教育的温度,从来不在升学率上,而在能不能让孩子从容坐下吃顿饭,在咀嚼时感受热饭的香气,在和同学闲聊时放松紧绷的神经。这些 “没用” 的时刻,恰恰是养出健全人格的养分。
我见过最心酸的,是一位家长的话:“我孩子现在回家吃饭,也习惯站着,说坐着吃‘浪费时间’。” 你看,连吃饭的本能都被规训了,这样的教育,就算教出满分学生,又有什么用?
冠县这所中学的食堂里,缺的不是几把椅子,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教育该有的良心。别再拿 “为了学习” 当借口了 —— 当一个学校连孩子坐下吃饭的权利都要剥夺,它教出来的,只会是没有尊严感的 “做题机器”,不会是有温度、有人格的完整的人。
最后想问一句:那些决定撤掉座椅的校领导,你们敢不敢走进学生食堂,站着吃一顿饭?敢不敢看看孩子蹲在地上擦菜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