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湘南学院文新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学(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中学(School)”协同(UGS)机制,构建“研训导一体”区域教师培训新模式,有效赋能郴州市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与社会反响。
一、创新机制,构建UGS协同育人体系
湘南学院文新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依托长期以来对地方教师培训需求的深度调研,主动对接郴州市教育局及各区县教研部门,建立稳定的三方协同合作关系。大学发挥学术引领与课程研发优势,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项目保障,中小学提供实践基地与教学现场,共同制定培训规划、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活动、评估培训效果。这一协同机制打破了以往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与基层学校疏离的困境,实现了教育理论、政策要求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研训导一体”,精准赋能语文教师成长
坚持以“研”为基础、“训”为手段、“导”为支撑,形成闭环式专业支持体系:
1.以研促训,需求导向精准施策。基于历年《“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项目团队深入分析语文教师在学科知识、教材解读、课堂组织、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例如,针对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与把握”“学生心理教育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高需求,量身定制培训主题与课程模块,确保内容“接地气、解渴、实用”。
2.训中有导,突出实践与名师引领。改变传统讲座式培训,广泛采用“观摩名师课堂+案例评析+参与式工作坊”等实践性模式。聘请一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及高校学科专家组成导师团,深入教学现场,开展示范教学、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培训强调“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回”,导师持续跟踪指导,帮助教师将所学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
3.导后跟进,深化校本研修与成果转化。大学专家与教研员定期深入合作学校,指导语文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课题研究和教学反思,帮助教师将个人培训所得转化为校本研修成果和教学论文。同时,积极建设线上研修社区,鼓励教师分享实践案例、持续交流研讨,形成持续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三、成效显著,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创新模式有效回应了乡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内容不实用”“缺乏持续指导”等痛点,获得了参训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众多参训语文教师表示,培训后对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及课堂把控有了更深理解,教学信心明显增强,多项优秀课例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区域语文教研氛围日益浓厚:项目激发了区域内语文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研究意识,校际教研活动更加活跃,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互学互鉴的区域性语文教师发展文化。
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品牌树立:湘南学院通过UGS协同模式,深度融入地方教育生态,其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专业性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高校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案例。
湘南学院文新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通过UGS协同与“研训导一体”模式的深入实践,不仅为郴州市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课堂、精通业务、善于研究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也为探索新时代高校与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促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来源:湘南学院
编辑:何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