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科普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英语阅读常因 “文字陌生、理解抽象” 显得枯燥,而趣味游戏恰好能打通 “爱玩” 天性与 “阅读学习” 的连接 —— 把单调的单词识别变成 “寻宝挑战”,把复杂的内容理解变成 “互动闯关”,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放下对英语的畏难情绪,主动走进阅读世界。下面从 “游戏助力阅读的底层逻辑” 和 “可直接落地的游戏方案” 两方面,详细拆解如何用游戏激活三年级英语阅读兴趣。
一、趣味游戏激活英语阅读兴趣的核心逻辑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 “具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分散、抵触‘任务式压力’”,而趣味游戏恰恰精准契合这些需求,从心理、反馈、参与感三个维度助力阅读:
传统阅读常被视为 “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游戏化形式(如闯关、竞赛、角色扮演)能将其转化为 “想参与的活动”。比如 “扮演小导游介绍动物”,学生关注的是 “如何演好角色”,而非 “必须读懂英文”,自然缓解对英语的陌生感与畏惧感。
游戏中的 “小奖励”(如星星贴纸、积分币、小组荣誉旗)和 “即时认可”(如老师的 “Great!”、同学的掌声),能快速让学生获得 “我能做到” 的成就感。比如找到 3 个目标单词就能兑换 “阅读小达人” 徽章,这种正向激励会让他们愿意反复阅读、主动尝试。
优质的阅读游戏需要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动手圈画单词、动口模仿对话、动脑梳理情节,比单纯 “盯着文字看” 更能调动积极性。比如读到 “cat” 时模仿猫叫、读到 “jump” 时做跳跃动作,多感官参与能让阅读内容更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游戏主题多围绕学生熟悉的场景(如逛动物园、做手工、过生日),比如 “阅读动物园相关短文后,扮演导游介绍动物”,能让学生感受到 “英语能用来交流、描述生活”,从而建立 “英语有用、有趣” 的认知。
二、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趣味游戏方案(分阶段设计)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阶段,设计从 “单词识别” 到 “内容理解” 再到 “合作表达” 的递进式游戏,确保每个游戏都 “易操作、有趣味、有收获”。
(一)入门阶段:聚焦 “单词认记 + 简单句理解”(适合刚接触短篇阅读的学生)
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 “英文单词 - 含义 - 语境” 的关联,避免机械记词。
玩法:提前选取带插图的短篇分级读物(如《My Pet》),圈出 3-5 个核心单词(如 “dog, fish, bird, food, play”),给学生发荧光笔和星星贴纸。让学生逐句阅读,找到目标单词后用荧光笔圈画,每圈对一个就贴 1 颗星星,集齐所有星星可兑换 “英语单词小侦探” 卡片。
进阶玩法:找到单词后,需大声读出包含该单词的句子(如找到 “dog” 后读 “She plays with the dog.”),让单词与语境结合。
玩法:选取阅读材料中 2-3 句简单句型(如 “This is my fish. / It likes to eat.”),将每个单词写在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主语用蓝色、动词用黄色、名词用绿色)。让学生先打乱卡片,再根据记忆和语感拼出完整句子,拼好后对照原文核对,正确则获得 “句子搭建小能手” 贴纸。
优势:用颜色区分单词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句子结构,同时熟悉单词拼写。
玩法:准备两套卡片 —— 一套是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如 “The bird is in the cage.”),另一套是对应的场景插图(小鸟在笼子里的画)。将所有卡片打乱放在桌上,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找出 “句子 - 图片” 配对组合,配对成功后需完整读出句子,一组配对正确得 1 分,得分高的小组获 “图文配对冠军”。
适合:视觉型学习者,通过 “图 - 文” 对应快速理解句子含义。
(二)提升阶段:聚焦 “内容理解 + 逻辑梳理”(适合能读懂短篇故事的学生)
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 “认单词” 升级为 “懂内容”,学会梳理阅读逻辑。
玩法:选择情节简单的短篇故事(如《Three Little Ducks》),给每个学生发一根 “接力棒”(可用彩色纸筒制作)。教师先读故事前两段,然后传递接力棒,拿到接力棒的学生需根据原文接下一个情节(可用原文句子,也可用简单英文表达,如 “The ducks go to the pond.”)。
进阶玩法:准备小鸭子手偶,学生边接情节边用手偶表演,让故事更生动。
玩法:根据阅读材料设计 3 个 “闯关问题”,对应不同难度:第一关 “找主角”(如 “Who is the story about?”)、第二关 “找地点”(如 “Where do they go?”)、第三关 “找结局”(如 “What happens at the end?”)。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找到答案后到 “闯关台” 答题,闯过三关可获得 “阅读小侦探” 勋章。
优势:培养 “带着目标阅读” 的习惯,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玩法:将短篇故事的 4-5 个关键情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做成带编号的图片卡片(如 “1. Ducks are in the farm. 2. Ducks walk to the pond.”),打乱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阅读记忆将卡片按正确顺序排列,排好后需依次说出每个情节的英文内容,排列正确且表达流畅的小组获 “故事梳理小专家” 称号。
适合:帮助学生理解 “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建立阅读逻辑。
(三)合作阶段:聚焦 “互动表达 + 阅读分享”(适合小组活动,增强参与感)
核心目标是让阅读从 “个人行为” 变成 “集体乐趣”,在合作中提升表达能力。
玩法:选择有对话的阅读材料(如课本中的 “Going to School” 对话),将学生分成 3-4 人小组,分配角色(如 “Student A: Tom, Student B: Lily, Student C: Teacher”)。第一步 “熟悉剧本”:小组一起朗读对话,纠正发音;第二步 “创意表演”:学生可加入简单动作(如扮演老师时做 “挥手” 动作,扮演学生时做 “背书包” 动作),甚至用道具(如自制纸质书包),最后每组上台表演,全班投票选出 “最佳小剧场”。
玩法:教师先从阅读材料中选取描述性句子作为 “谜语”(如 “It has wings. It can fly. It sings in the tree. What is it?”),读给学生听,学生根据谜面从刚读过的文章中找答案(如 “bird”),答对得 1 分。进阶环节:让小组合作,从阅读材料中选内容编 “小谜语”,考其他小组,编得好且难住对手的小组获 “谜语创作小达人”。
玩法:以阅读材料中的核心单词为 “火车头”(如 “zoo”),学生分成 4 组,每组拿一根 “接力棒”。游戏开始,第一组学生说一个与 “zoo” 相关的单词(从阅读中见过的,如 “tiger”),说完传递接力棒;第二组接 “elephant”,依次类推,不能重复,接不上的小组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小组获 “单词联想火车冠军”。
优势:巩固阅读词汇,锻炼联想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设计英语阅读趣味游戏的 3 个关键原则(确保效果与兴趣兼顾)
游戏难度需贴合学生现有水平:核心词汇占比 70%-80%,陌生单词需配图片或中文提示(如 “giraffe” 旁画长颈鹿);句子长度控制在 5-7 个单词内,避免复杂句型。比如刚学短篇阅读时,游戏只聚焦 “找单词”,不急于要求 “理解深层含义”,让学生 “跳一跳能摸到”。
三年级学生对单一游戏的兴趣通常持续 10-15 分钟,超过则易疲劳。建议将课堂节奏设计为 “10 分钟阅读 + 15 分钟游戏 + 5 分钟总结”,比如先读短篇故事,再玩 “单词大侦探”,最后用 2 分钟分享 “今天找到的单词”,让阅读与游戏穿插,保持学习新鲜感。
尽量融入 “视觉(图片、彩色卡片)、听觉(朗读、模仿声音)、动觉(表演、拼图)” 元素:比如读到 “tiger” 时让学生模仿 “吼叫”,读到 “run” 时做 “跑步” 动作,读到 “happy” 时做 “微笑” 表情。多感官参与能让阅读从 “静态看文字” 变成 “动态体验”,加深记忆。
总之,三年级英语阅读趣味游戏不是 “为了玩而玩”,而是 “以玩促学” 的高效方式 —— 它能让学生在 “闯关、表演、合作” 中熟悉词汇、理解内容,逐渐从 “被动读” 变成 “主动想读”,最终真正爱上英语阅读,为后续更高阶的英语学习打下兴趣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