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家庭教育的方式会代代相传。
尤其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态度,往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走向。
可问题来了:有的老人天天挂在嘴边“这是我的心肝宝贝”,却只会用糖果、玩具和各种宠溺来表达所谓的爱;
而真正疼孩子的老人,绝不是光靠嘴上哄,而是用细节、用行动,甚至用自己的智慧,帮孩子铺一条更稳当的人生路。
判断一个老人是否真的疼爱孙子,往往看他们身上是否具备这3个特征,快看你中了几个?
第一:不乱当“老好人”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最怕的就是标准不统一。
父母刚要板起脸,有些老人立马跳出来护着孩子:“哎呀,孩子还小呢,你这么凶干嘛,他会害怕的。”这话表面上好像在心疼,其实就是在帮孩子开脱,最后害了谁?害的还是孩子。
我隔壁王奶奶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王奶奶总是护着孙子,动不动就说:“你们年轻人太严厉了,孩子不容易,别老逼他。”结果搞得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今天跟奶奶抱怨爸爸,明天又跟妈妈抱怨奶奶,左右逢源,最后父母谁的话他也不听。你说这样的孩子,长大能不难管吗?
所以,真正能做到是非分明,配合子女教育的老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他不会在孙子面前和子女唱反调,也没有为了赢得孙子的“亲近感”去做老好人。他们心里清楚,教育如果没有一致的标准,孩子很快就会学会钻空子,挑拨离间。
一位真正懂得疼孙子的老人,绝不会在教育上拆台。
他们清楚,一个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两个世界的规则”,而是整个家庭站在同一个阵线,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是统一的。
第二:孩子受伤、生病时,第一反应是心疼
前几天刷到过这样一则视频,挺有感触的:一位小女孩被家里的大公鸡追着啄,腿上被啄得鲜血直流,她吓得大哭。第二天早上,她发现家里安静得很,没有了鸡啼声。结果中午一上饭桌,端上来一大锅香喷喷的鸡汤。她这才明白,那只“欺负”她的公鸡已经被爷爷“解决”了。
虽然听起来有点残忍,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老人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对孙女的保护和心疼。
“你能看出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在你生病和受伤时的态度。”
有些老人平时嘴里喊得比谁都亲热,见人就说“我孙子就是我的命”,可孩子真生病了,他们却该跳舞跳舞、该游玩游玩,连一个电话都懒得打,甚至还抱怨:“小孩总是生病,真麻烦。”这种嘴上功夫的爱,说白了就是自我感动,根本算不上真的疼。
我还记得《亲爱的小孩》里那个片段:奶奶四年没见孙女,但一听说孩子得了重病,立马冲到医院,抱着孩子哭着喊“我的禾禾”,然后不顾一切要去做配型,谁劝也劝不住。她没文化,也不懂医学原理,但那份“我要救我的孙女”的决心,足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血脉深情。
这种在乎孩子安危的本能反应,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嘴上几句“宝贝、心肝”。
第三:绝不在孩子面前说父母坏话
在育儿问题上,最“糊涂”的老人,就是那种喜欢在孩子面前挑拨是非的。
他们以为自己聪明,为了讨好孙子,就在耳边说:“你妈真凶,你爸脾气不好,只有奶奶最疼你。”孩子一听,心里当然觉得奶奶最好,立马对父母心生怨气。可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夹在父母和奶奶之间,心理压力反而更大。
明智的爷爷奶奶绝不会这么做。相反,他们往往会帮忙化解矛盾,变相夸耀儿子儿媳。
比如孩子因为写作业被妈妈批评时,奶奶不会说“你妈凶”,而是拍拍孩子说:“妈妈是担心你学不好,其实她心里最疼你。”这样一来,孩子不仅没有对父母产生隔阂,反而更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他们清楚,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不是一堆对立的声音。
真正疼孩子,就要跟父母站在一条线上,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
辣妈语录:
真正疼孙子的老人,并不是每天陪孩子玩玩闹闹、给零食、买玩具就够了。
他们明白:“爱,不是给你想要的,而是给你真正需要的。”
真正疼孙子的爷爷奶奶,不会只满足孩子当下的小任性,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孩子铺一条健康、正直、有力量的路,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