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校园最动人的底色,对长期用眼用脑的学生而言,优质的绿化环境不仅能舒缓情绪,更能通过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直接关联身心健康。在公众认知中,南方高校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葱郁景致往往成为吸引学子的重要因素。
而坐落于西北的兰州大学,常被“漫天黄沙”的刻板印象所裹挟,实则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态建设,打造出兼具美感与内涵的绿色校园,成为值得青睐的求学之地。
兰州大学的绿化绝非偶然的景观堆砌,而是深植于校史的自觉追求。1959 年江隆基任校长期间,便牵头联合园林专家制定校园绿化规划,1960 年从邓宝珊省长居住地引入的紫藤,如今已在城关校区生长 60 余年,成为兰州市少见的高龄紫藤群落。这株紫藤从中心喷泉西南角蔓延至逸夫科学馆、勤博楼等处,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更成为一代代兰大人的共同记忆,这种将绿化与校史传承相结合的建设理念,让每片绿意都承载了精神分量。
对绿色生态的珍视,更体现在精细化的养护管理中。针对高龄紫藤出现的病虫害、藤蔓缠绕隐患,后勤保障部专门投入资金搭建花架与围栏,通过根系修剪、杀菌施肥等专业手段实施复壮工程,既消除了安全风险,更让老紫藤重焕生机,形成连片 “花海” 景观。这种对植物资产的精心呵护并非个例,开学前的校园环境整治中,后勤团队会全面清理绿化带杂草、维护供水系统,甚至通过设置“光盘行动”监督员等细节,构建起生态与文明共生的校园氛围。
兰州大学的绿色版图更在持续拓展,且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榆中校区如今已是鸢尾、榆叶梅、八宝景天等组成的花带环绕,成为名副其实的“花的海洋”,更依托甘肃省首个高校综合能源项目,建成甘肃首个低碳校园,实现了绿化景观与绿色能源的协同发展。从城关校区的紫藤长廊到榆中校区的生态花带,从传统绿植养护到智慧低碳建设,学校已形成多层次、全维度的绿化生态体系,让师生在昆仑堂的书香与花香中求索,在致远楼的绿荫中沉思,切实享受到生态育人的成果。
打破地域偏见的,从来都是扎实的实践。兰州大学用六十余年的绿化坚守证明,西北高校同样能打造出一流的生态校园。这里的绿色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后勤保障能力的体现,是校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对追求优质求学环境的学子而言,这样一所能在西北大地上培育出满园春色的高校,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备务实的育人温度,无疑是值得倾心选择的成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