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也是家长们被掏空腰包的时候,尤其是多子女家庭,这种经济压力也是成倍增加,现在的教育支出成本越来越高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再到大学,每一笔支出都成了压垮家长的稻草。
网上有一位仨娃宝妈,就因此愁眉不展,她在网上晒出了三堆学费的照片,照片中,前面两摞厚度适中的钱是她两个女儿的医科大学学费,而后面那一大摞则是她儿子在"阳光学校"就读所需的费用。
而细心的网友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照片中的三堆学费差距太大了,前两摞钱每摞大约几十张,看起来不超过一百张,估计是两个女儿在公办医科大学的学费,按照国内公办高校的收费标准,医学专业的学费通常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间。
而那一大摞看起来有两三万的样子,是为儿子准备的所谓"阳光学校"的费用。这个名称听起来就不像是常规的大学,很可能是一所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这位母亲晒出学费也是想倾诉自己的无奈,她毫不掩饰地表示:这些钱都是她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的,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要上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可网友们却不买账,直言已经看透了一切:这就是拼儿子的下场。
网友的意思很明显,既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为何还要坚持生三个孩子,特别是在已有两个女儿的情况下还要"拼儿子"。
一些网友更是以看热闹的口吻冷嘲热讽,认为这是这位母亲自找的困境,更有人劝她:与其花这么多钱送儿子去昂贵的学校,不如让他先工作赚钱,帮助供养两个姐姐完成学业。
现在所谓的“拼儿子”,归根结底还是老一辈重男轻女思想留下的余温,在一些家庭中,即使已经有了女儿,仍然存在着强烈的生育男孩的愿望,即便很多家庭嘴上不成人,但依旧对“拼儿子”有着很深的执念。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生儿子被视为家族的延续和未来的依靠,甚至有父母认为儿子长大后可以成为姐姐们的"保护者",但实际上,对于每一个现实家庭而言,“拼儿子”的对错不在于是否生儿子,而在于自己的经济情况。
如果一些父母在“拼儿子”的前提下,没有考虑甚至完全忽视了家庭的实际经济能力和子女完成学业所需要的经济支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拼儿子”,其实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教育。
这种情况下的“拼儿子”就是不够理性的声誉决策了,他们没有考虑到多一个孩子意味着多一份巨大的经济和时间投入,在当前教育成本不断攀升的环境下,每多养育一个孩子,家庭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生活费用都会大幅增加。
而这种冲动的决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家庭资源被稀释,每个孩子得到的关注和资源都相应减少。
就以这位三胎宝妈来说,两个女儿顺利进入医科大学,说明她们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较强。医学专业虽然学习周期长,但就业前景相对稳定,未来收入也较有保障。
而她的儿子需要去费用高昂的"阳光学校"就读,说明他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也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进入理想的学校,可见经济支出和关注度的稀释,不仅造成了两个姐姐大学生活的拮据,也间接造成了小儿子在学业上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最终导致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也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家庭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决策,不应简单地被性别偏好所左右。每个孩子,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只有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理性分配家庭资源,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