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vs 复旦:谁更卷?
创始人
2025-10-02 11:29:01
0

本文,也是应一位粉丝的提问而写的文章。

你想读四年就出去工作,在北大和复旦没门!北大和复旦:谁的毕业生更难、更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把北大和复旦,这些年的就业数据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一、复旦、北大就业+升学数据对比

把复旦大学本科就业率与升学率做个对比,你就会发现,2018年升学率不到70%,本科直接就业的学生达到了25%以上,而到了2024年,升学率涨到了75%,而就业率则降到了90%,本科直接就业的,按比例算只有15%,比如2018年缩减了10%。

再看上面的这张图,这张图的数据更详细,这是复旦大学从2020-2024年就业升学数据统计,我算了一下,20年66.2%的升学,21年为64.4%,22年66.1%,23年为70.6%,24年为74.7%,2025年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出,截至 2024 年 8 月 31 日的数据,升学比例74.70%。

从20年的66.2%,升到如今的74.7%,基本上70%以上的学生都是要读研的,

国内留学和国外留学对比图如下图所示,从整体趋势来看,从2018年的超30%,到现在已经不到10%。

国外升学数据来看,复旦大学基本上处于10%左右波动,数据有波动,但相对稳定!

再看看北大的数据

拉长时间看升学数据,北京大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2024年已创历史新高,达到84.23%,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2、国外留学的占比,呈缓慢下滑走势,目前已经跌破20%

3、国内升学占比,2024年,已经突破60%。

而对比复旦大学的数据,从升学比例来看,北京大学基本上超复旦近10%,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北大高于复旦升学比例,从长期的数据统计来看,基本上还是国外升学的比例高出来的结果。

换句话说,北大的国外升学,反而比复旦要多!这个数据好像有点反常识了。

如果从升学的数据来看,北大的学生,可能会更卷一点,因为本科就业的比例,是远小于复旦的。

真是路漫漫啊,如果你上了北大,可能要上8年(8年直博,最少也要8年),有的人可能30岁才刚刚毕业。

二、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其他就业数据对比统计

1、就业地区数据统计

从地域流向来看,北京是首选,基本占比40%以上,记住这个比例是就业人数中的40%,其次是上海和广东。

相比之下,选择复旦大学,本科毕业时,在上海的占比超过60%以上,加上长三角地区,基本在80%左右。

2、就业行业数据统计

从就业行业结构来看,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四个行业里的就业比重最大,IT/信息传输、金融、公共管理、教育四大板块稳定占据七成以上。

再看看复旦大学本科行业就业分布,占比最大的是互联网/软件,其次是服务业、医疗卫生,但复旦大学的各行业就业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

三、勋哥观察

1、复旦的特点是“文理工医”均衡,且医理见长,北大“文理基础雄厚”,同时理学、医学在全国也是位居前列,两校的学科实力可谓是旗鼓相当。

从历史数据来看复旦大学,本科“继续深造”长期在65%–75%区间,而且近年来国内升学占比提速。所以选择复旦大学,要注意将本校内升学通道与名额作为重要考量,记住一定要多研究本校升学政策,比如2020保研去向:本校867/1034,这个数据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2020–2024 届数据来看北京大学,本科继续深造比例整体在71%–84% 区间,高于复旦(65%–75% ),最近几年,北大国内升学比例明显提速(2022:58.8%,2024:65.9%),北大保研、直博的“内循环”规模庞大,以 2024 届为例,本部保研 1168 人,医学部 235 人;再结合强基直博名额(2020 级转段 599 人),内部通道占比是非常高的。

所以,建议选择北大的学生与家庭,也要把“本校保研与直博政策”作为核心关注点,平时多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

2、复旦和北大的就业地域数据特点,各不相同,选择前做的准备工作也不同。

所以对“留沪”特别敏感的家庭,可重点关注规培、附属医院岗位重点单位录用在复旦录用的数据和政策。

与复旦大学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大学的“京津冀集聚效应”最强,北京的科研机构、央企、部委、事业单位对北大毕业生有极强吸附力。如果你报得的北大,你想留京,这个时间点,你就应重点研究北京地区的科研院所、部委机关、直属单位招聘情况。

3、复旦的行业就业数据,有着与北大不同的特点。

对于纯就业导向专业,选择复旦大学前,必须认识到上海—长三角民企/外企—现代服务/制造/互联网是最稳的组合,特别要注意,复旦的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很高,这是与北大就业最大差别的地方。

北大的就业,凸显“科研—公共管理—教育”的传统优势领域,北大本科就业在“民企/外企”比例低于复旦,更多流向“国家战略领域”和“体制内单位”。所以,如果目标是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上海与长三角的机会可能更多;但如果目标是科研、公共管理、体制内稳定岗位,北大优势显著。

以上只是从就业数据,得出的一点认识,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安卓系统b站怎么缓存,Andr...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打开B站看视频,总是担心网络不稳定,怕关键时刻卡顿?别急,今天就来教你怎么在安卓系...
2026款雷克萨斯RX推出7种... 1. 2026款雷克萨斯RX推出7种配置,为何选择“加配不加价”策略? 雷克萨斯此次在RX车型上延续...
车辆交强险投保到期时间怎么查?... 车辆交强险投保到期时间怎么查?一篇教会你! 车辆交强险投保到期时间怎么查?一篇教会你! 车辆交强...
保时捷纯电Cayenne内饰公... 保时捷近日公布了纯电版本Cayenne的内饰官图,官图展示了这款或将于2025年底发布的新车内饰,其...
中网综合-辛纳男单夺冠 女单头...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王春燕、肖亚卓)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1日在钻石球场决出男单冠军,头号...
李若彤乘坐高铁出行直呼“稳定性... (来源:羊城晚报) 10月1日,曾饰演小龙女的中国香港演员李若彤发视频点赞高铁外卖,她在高铁上尝试点...
中车大同公司产业发展新成果亮相... 九月金秋,硕果盈枝。中车大同公司以庆祝“中车日”暨“文化品牌月”为契机,紧扣新中车成立十周年与公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