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你是不是总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催他写作业,他磨磨蹭蹭;让他背课文,他东张西望;考差了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越说“你要好好学习”,他越没劲头。
其实啊,孩子学习的动力,不是“逼”出来的,是“夸”出来、“暖”出来的。
你别总盯着分数说“你怎么又没考好”,试试常说这三句话——既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信任,又能帮他找回学习的劲头,身边好多家长试过,孩子写作业积极了。
第一句:“你这次做题时,把步骤写得特别清楚,比上次认真多了,这比分数更重要”——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比只看“分数结果” 更能激发动力
小区里的乐乐,上二年级时数学考了78分,拿着试卷回家,怕妈妈骂他,躲在门口不敢进来。乐乐妈看到试卷,没说“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而是指着试卷说“你看这道应用题,步骤写得特别清楚,比上次做题时认真多了;还有这几道计算题,都做对了,说明你上课认真听了。分数不重要,你越来越认真、越来越进步,这才是妈妈最开心的”。
乐乐听了,眼睛亮了,说“妈妈,下次我会更认真,争取考更好”。
别总爱盯着分数看,考好了就夸“你真棒”,考差了就骂“你真没用”,可孩子不知道“怎么才能考好”,只会觉得“我要么很棒,要么很笨”。
像乐乐妈这样,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步骤写得清楚”“比上次认真”,孩子会明白“只要我认真、我进步,就算分数不高,妈妈也会开心”。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更认真、更努力”,因为他知道,努力的过程比分数更重要,慢慢就会主动学习,不用你催。
第二句:“这道题你没做对没关系,咱们一起看看哪里错了,妈妈陪着你一起想办法”——给孩子“别怕困难”的底气,比说“你怎么这么笨”更能帮他克服难题
同事家的小远,上三年级时学英语,总记不住单词,听写时错了一大半,急得哭了,说“我太笨了,就是记不住单词”。小远妈妈没说“你怎么这么笨,别人都能记住”,而是坐在他身边,拿出单词卡说“记不住单词很正常,妈妈小时候也记不住。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比如把单词编成儿歌,或者把单词跟你喜欢的玩具联系起来,妈妈陪着你一起记”。小远跟着妈妈试了“单词儿歌”的方法,慢慢能记住单词了,听写成绩越来越好,他跟妈妈说“原来记单词不难,只要找对方法就行”。
孩子遇到难题时,最怕的不是“题难”,是“妈妈觉得我笨”。你越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越没底气,越怕遇到难题,越想逃避学习。
像小远妈这样,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孩子会觉得“就算我不会,妈妈也不会骂我,还会陪我一起解决”,就有了“别怕困难”的底气。这样孩子遇到难题时,不会逃避,会主动找办法解决,学习动力自然就来了。
第三句:“妈妈相信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算暂时没找到,咱们慢慢试”——给孩子“自主探索”的信心,比说“你就得按我的方法来”更能让他主动学习
朵朵上四年级时背课文,总爱“死记硬背”,背了半天也记不住,急得把课本扔在地上,说“我就是背不会,再也不想背了”。朵朵妈没说“你就得按我教的方法背,一句一句背”,而是跟她说“每个人背课文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人大声读能记住,有的人写下来能记住,有的人编故事能记住。妈妈相信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算暂时没找到,咱们慢慢试,不急”。朵朵听了,试着“把课文编成小故事”,没想到真的很快就背会了,她跟妈妈说“原来我也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别总爱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孩子,说“你就得这么学”,可孩子跟咱们不一样,适合咱们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孩子。你越逼他“按你的方法来”,孩子越没信心,越觉得“学习是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
像朵朵妈这样,说“相信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孩子会觉得“妈妈相信我,我得自己试试”,就有了“自主探索” 的信心。这样孩子会主动琢磨学习方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动力自然就足了。
写在最后
孩子学习的动力,藏在你说的每一句话里——别总盯着分数批评他,多关注他的努力过程;别总骂他“笨”,多陪他一起解决难题;别总逼他“按你的方法学”,多相信他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这三句话,不用你费力气,每天跟孩子说一句:写作业时说“你认真的样子真好”,遇到难题时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学新方法时说“妈妈相信你”。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不仅写作业积极了,还会主动问、主动学,再也不用你催着、逼着,学习动力越来越足,成绩也会慢慢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