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从审题到成文
创始人
2025-10-06 16:03:20
0

原创 : 南溪一中 王伟 来源:王伟的语文

高考作文不同于日常自由作文,它是典型的应试作文。这句话里并没有对高考作文的贬低之意,而是说高考作文有其十分特殊之处,它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必须尽快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文字,对考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从审题到成文的任务,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审题第一步:判断作文类型

这一步很重要,它可能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因此高考作文的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经过对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我发现,从审题的角度上,可以大致把高考作文题分为两类:评述类和引申类。

评述类的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要求考生就材料给出的某个话题或现象、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这个评价是而且只能是围绕这个核心话题或现象、事件展开,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引申类的最大特点是,材料仅仅是引子,考生须通过阅读材料,得出某种人生感悟,形成文章观点,然后用人生和社会事例来论证,写作过程中可以不再管材料。

【例1】2025年全国新课标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我认为这个作为题目就是评述类作文。

这三则材料虽然来自三位作家的作品,但其写作指向却非常明确,甚至非常单一,即抗战爱国主题,学生只能在这个主题范围内写作,而不能另行确立主题,也不能引申开来谈人生、谈社会。这个作文题目很好回应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对具体的作文材料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

【例2】2025年全国新课标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我认为这个作为题目就是引申类作文。

引申类作文表意往往比较含蓄,给出的材料往往具有象征味道,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做出自己的理解。本作文题的“梦”就是这种情况,表意不单一,考生可以做出符合“梦”的不同的理解,如梦想、美好事物、某种愿景、美好情感等等。“赠予”表意也不单一,也可以做出不同理解,如分享、传递、传承等等。正是这种多义性,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也更能够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既考了写作,也考了阅读。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某个人生感悟,如美好的梦想需要分享,随后就要引申开去谈人生和社会,谈个人的梦想需要与他人分享,国家的梦想也需要与别人分享等等。

二、审题第二步:抓关键句和关键词

作文材料,无论多寡,总有一些核心句和核心词,这些句子和词语就是材料的关键所在,其他材料都应该是为这些关键句和关键词服务的,或提供背景,或进行解说。

【例3】202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本作文题的核心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前面的内容为这个核心句提供了背景,也就是说,“我们的问题”不是泛指,而是特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的背景下我们人类遇到的问题,是变得多了还是少了。核心词是“我们的问题”,思考的方向是问题多了还是少了。

同时我还想说,这个作文题是评述类作文题。评述的是一个问题,需要考生给出答案,并能自圆其说。

【例4】2024年全国新课标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题的核心句很清楚,就是最后一句话“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前面的材料都是在帮助考生理解何为“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个“未知之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而不是“人类的太空之旅”。虽然材料帮助我们理解了“未知之境”,但对“未知之境”的理解并不单一,学生依然可以做出多样的、含义丰富的理解。

这个作文题属于引申类作文,考生应该由“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得到一些人生启发,并能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然后结合自身的探索、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三、拟写标题:追求简洁明白

标题里一定要出现关键词,如果是一元作文,绝不能单用这个关键词做标题,而必须用这个关键词来组成短语或短句做标题。

【例5】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不难判断,就是“好的故事”,拟写标题时不能就简单用“好的故事”,因为这只是本作文题的话题,而作为标题,必须对“自己的这篇文章”具有概括性,要么表明观点态度,要么表明概念关系。我们可以借用作文题目材料,对关键词进行适当阐释或引申,如本作文题,我们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拟写出这样一些标题:好的故事是沟通的桥梁、好的故事可以提升心智、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等等。这样拟写标题最让人放心,因为这个标题都来自于作文题,无论如何都不会偏题。

如果是二元作文、三元作文,最简单拟写标题的方法就是准确提炼出两个或三个关键词,然后用“XX和YY”或“XX、YY和ZZ”。因为二元、三元作文本来表意就比较复杂,想要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时间十分有限的考生来说很困难,用这个关系型的标题,一是有表明观点的作用——这篇文章就要谈几个概念的关系,二是让标题变得简洁而清晰,三是可以节约许多冥思苦想标题的时间。

【例6】2022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移用、化用、独创”,作文标题可以拟写为“移用、化用和独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自作主张换词,如将“移用”换成“引用”,将“化用”换成“借用”等,因为这些概念究竟相不相同不由你说了算,而由阅卷教师说了算,因此,能用原概念就用原概念。

【例7】2023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题有点玄,但其核心概念就两个:技术、时间。如果学生没法用一句话来简洁地表达二者关系,完全可以先用“技术与时间”做标题。

【例8】2022年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本手、妙手、俗手”就是本作文题地三个关键词,三者关系比较复杂,一言难写出三者关系,作为标题可以直接拟写为“本手、妙手和俗手”。

【例9】2022级宜宾一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是我们成长的中继,在成长的回溯与向往中,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想与能都可以如愿吗?

请围绕“成长中的想与能”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

拟写标题:希望和力量 梦想和能力 想做的和能做的

【例10】2022级绵阳一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已成为常态。面对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往往在“自我”与“他人”的认知之间徘徊。有人主张应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认为这能促进理解与沟通,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也有人坚持无需刻意如此,以避免在无尽的他人视角中自我内耗,甚至迷失自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适当变化:坚持自我与理解他人。

【例11】2023年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材料只有关键句“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关键词是“安静一下”,可以围绕关键句进行适当改写,如“安静一下,更好前进”“安静,是人生的必修课”等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最好不要在标题里玩花招、玩文采,因为一般学生都玩不好,多数玩花招、玩文采的学生最后都是弄巧成拙,清楚明白地表达,是拟写标题最该做到的。

四、构思成文:不用浪费过多时间

很多学生在审题完成后,用于构思的时间过多,使得写作过程过于仓促,书写也顾不上了,导致作文失分严重。如何让学生在审题完成后尽快构思成文,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点。

(一)评述类作文

开头:述对象+亮观点(1-2句话)

先简述评述对象(话题/事件/现象等),再直接亮出观点。

中间:分层论证(2-3个理由,结合“述”与“评”)

每个理由按“述事实+评道理”展开:

述:用具体细节、数据或例子支撑(不用太复杂,选最典型的);

评:分析这个事实背后的本质、影响或原因。

结尾:总结+升华(1-2句话)

重申观点,再简单提一句“怎么办”或“意义”,让论述更完整。

(二)引申类作文

引申类作文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观点,然后结合人生和社会来阐发观点。由此,引申类作文可以采用如下简单的方法快速成文。

开头: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中间:学会拟写分论点

1.一元作文:如果偏向于谈人生,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拟写分论点;如果偏向于谈社会,可以从个人(或人与人)、社会(或团队与团队)、国家(或国家与国家)的角度拟写分论点。

2.二元作文:对一个核心概念的阐释为一个分论点,二者关系为一个分论点。

【例12】2022级宜宾一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是我们成长的中继,在成长的回溯与向往中,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想与能都可以如愿吗?

请围绕“成长中的想与能”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

标题:梦想和能力

分论点

分论点一:有能力的梦想,让我们走得更稳。

分论点二:有梦想的能力,让我们走得更远。

分论点三:能力加持梦想,让我们走得更快。

也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角度拟写分论点。相对而言,这样写会更加自由灵活。

【例13】2022级绵阳一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已成为常态。面对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往往在“自我”与“他人”的认知之间徘徊。有人主张应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认为这能促进理解与沟通,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也有人坚持无需刻意如此,以避免在无尽的他人视角中自我内耗,甚至迷失自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中心论点:坚持自我与理解他人

从为什么的角度拟写分论点:

1.在交流中坚持自我,能让我们走得更稳。

2.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能让我们走得更近。

3.坚持自我并理解他人,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例14】2022级宜宾三诊

(1)从为什么的角度:

【示例1】

坦然面对瓶颈,能让我们走得更稳。

勇敢挑战瓶颈,能让我们走得更快。

成功越过瓶颈,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2)从怎么办的角度:

【示例2】

面对瓶颈,需要良好的心态。

面对瓶颈,需要挑战的信心。

面对瓶颈,需要战胜的勇气。

【示例3】

学习上,我们要坦然面对瓶颈。

工作上,我们要敢于直面瓶颈。

生活上,我们要勇于挑战瓶颈。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Givastomig:低毒高效... 在抗癌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困扰:如何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身体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
法国辞职总理离任讲话:执政条件... 当地时间今天(10月6日)上午,刚刚递交了辞呈的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在总理府发表讲话称,目前“执政的条件...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历史与动... 在国庆档的电影市场上,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如同一颗新星闪耀登场。这部...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2025年学术... 9月27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9月27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202...
宁波英国硕士留学中介机构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选择留学中介是留学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计划赴英攻读硕士学位的宁波...
解放军报中秋发文:始终绷紧战备... 始终绷紧战备弦■伍 斌举国欢庆日,官兵战备时。国庆假期,从繁华都市到大漠戈壁,从万里长空到高原海岛,...
3名驴友雨夜被困嵩山,10余名...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见习记者 毕若雪10月5日晚,河南登封市蓝天救援队成功营救被困在宝珠峰的两名女性驴...
2025年,中式美学将如何重返... 十一假期,“文化旅行”又火了一把。 虽说每年假期都是“人挤人”,但人们对出游的渴望还是难以抑制。国庆...
【美文悦读】肖复兴:花边饺 来源 / 《我的父亲母亲》 摄影|张小静 花边饺 肖复兴 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
90后00后最熟悉的儿童作家,... 杨红樱这一次为自己和成都写作。 她说:“我的记忆中,既有烟火气又很文艺,随便走到哪里,比如看见大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