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积极响应,全力以赴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服务深度提升幸福浓度,让政务服务既“易办”又“贴心”。
讲得透方能入得心,让政策解读跨越“理解鸿沟”。政策解读是将“政策蓝图”转化为“群众福祉”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开展的基础。倘若解读内容晦涩难懂、表达方式生硬刻板,群众难以理解,无法从中受益,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古人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员干部应肩负起“政策解读者”的重任,摒弃“照本宣科”的陈旧模式,善用“家常话”、多讲“贴心话”,让政策解读“冒热气”。当下,借助短视频、漫画、互动问答等新颖的宣传手段,已成为拉近党群距离的有效途径。这些通俗易懂的创新形式,让政策解读从文件中“活”起来,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讲得透、入得心、行得通”。
理得明方可办得畅,让办事流程告别“繁琐羁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在于理清群众需求,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的服务模式,达成“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成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要手持民情记录本,深入基层一线,听真话、摸实情,搭建全方位的民情反馈渠道。从就业创业到文化体育,从环境保护到交通出行,每一项民生事务都应紧密贴合群众需求,“精准发力”,让群众办事不再“四处奔波、反复提交”。例如,针对残障人士出行不便,可提供“代办服务”;企业在项目审批中的关键环节,可通过线上平台、智能客服推送“办理指南”;旧房改造、户籍迁移的复杂流程,可通过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实现“一窗受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高效办成一件事,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当信息流通顺畅、环节简洁明了、服务及时高效,流程自然“理得明”,办事自然“办得畅”。唯有不断打破部门壁垒、创新服务模式,才能让“繁琐羁绊”成为过去,让便捷、高效成为群众办事的常态。
见实效才能赢民心,让工作成果夯实“信任基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效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尺。若政策解读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关注群众的满意度,工作就会变成“形象工程”。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强化责任意识,将任务细化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工作局面;要建立“民生项目台账”,定期通过政府网站、社区公告栏公布“工作进展”,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展示工作成果;还要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促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社区图书馆的藏书要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公共健身设施的维护要及时到位等。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才能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真实、更有保障。(谭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