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找工作卷得不行,很多同学到大四才慌着准备,那时候真的太晚了。其实在校这几年,只要找对方向好好折腾,毕业时完全能比别人多拿好几个offer。下面就跟大家唠唠,在校期间到底该做些什么,还有大家关心的“参加比赛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咱们一次说清楚。
首先得明确一点:企业招应届生,看的不是你考了多少分,而是你有没有“能干活”的潜力。所以不管是学习、实习还是参加活动,都得围绕“提升职场竞争力”这个核心来,别瞎忙活半天,最后啥用没有。
先说说专业课学习吧,这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人觉得“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话真的坑人。你想啊,要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本专业的核心知识,你都答得颠三倒四,人家怎么敢要你?比如学会计的,连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分不清;学计算机的,连基本的编程逻辑都搞不明白,那企业招你过去还得从头教,人家凭啥不选那些专业课扎实的同学?
当然,也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考满分,关键是“理解+应用”。比如学市场营销,别只背4P理论,多想想现实里的案例——为啥某奶茶店新品能爆火?它的定价、渠道、推广是怎么结合4P的?课后多花点时间琢磨这些,比你刷再多题都有用。还有,要是能把专业相关的证书考下来,那更是加分项。学法律的考法考,学财会的考初级会计,学英语的考四六级(要是能考个雅思托福就更牛了),这些证书不是摆设,是证明你“专业能力达标”的硬通货。
然后就是实习,这玩意儿简直是找工作的“金钥匙”,比你在简历上写一百句“我学习能力强”都管用。很多同学觉得“我才大一大二,没什么本事,谁敢要我啊?”其实企业招实习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根本不指望你能立马创造价值,主要看你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吃苦。
大一的时候,哪怕找个跟专业沾点边的短期实习,比如学传媒的去小工作室帮忙整理素材,学电商的去网店做客服协助,都能让你提前感受职场氛围——知道上班要打卡、要跟同事沟通、要按时交任务,这些都是校园里学不到的。到了大二大三,就得找更“硬核”的实习了,最好是行业里有点名气的公司,哪怕是小公司,只要能接触到核心业务就行。比如学互联网运营的,能参与写推文、做活动策划;学人力资源的,能协助招聘、整理员工档案。
实习的时候千万别怕累,多主动干点活,遇到不懂的就问(别问太基础的,自己先查资料)。比如领导让你整理数据,你别只把表格交上去,多花点时间分析一下“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下次汇报的时候跟领导提一嘴,人家肯定觉得你这孩子靠谱。而且实习结束后,一定要跟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要是能拿到一封推荐信,或者以后找工作时能让他们帮你内推,那可比海投简历高效多了。
接下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参加比赛到底有利于找工作吗?我的答案是——选对比赛,绝对有用;瞎凑数的比赛,不如不参加。
企业为啥看重比赛经历?因为比赛能直观体现你的能力。比如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你得组队、写商业计划书、做PPT、答辩,这过程里能锻炼你的团队协作、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参加设计类比赛,你能拿出作品集,证明自己的设计水平;参加编程比赛,能体现你的技术实力。这些都比你在简历上空口说“我有团队精神、我会设计”要实在得多。
但关键是“选对比赛”。首先要选跟你专业或求职方向相关的比赛。比如你想找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就去参加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短视频创作比赛;你想做产品经理,就去参加产品设计大赛。别什么比赛都去凑数,比如学计算机的,跑去参加书法比赛,除非你想找跟书法相关的工作,否则这经历在面试官眼里基本没意义。
其次要尽量选含金量高的比赛。比如全国性的比赛(“挑战杯”“互联网+”)、行业内认可度高的比赛(比如设计圈的红点奖、编程圈的ACM竞赛),这些比赛的经历写在简历上,面试官一看就知道你有真本事。要是那种学校内部的小比赛,除非你拿了一等奖,并且能说清楚从中学到了什么,否则意义不大。
还有,参加比赛别只追求“参与感”,最好能争取拿奖,或者至少能有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你参加创业比赛,哪怕没拿奖,也能把商业计划书打磨好,面试的时候跟面试官聊你的想法,人家也会觉得你有思考;你参加设计比赛,哪怕没入围,也能把作品放进作品集里,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
除了学习、实习、比赛,还有一些“软实力”也得在学校里慢慢培养,这些能力看似不起眼,却能让你在面试和工作中脱颖而出。
比如沟通能力,职场里不管是跟同事协作,还是跟客户对接,都得会说话。平时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比如当个部长、组织个活动,多跟不同专业的同学打交道,慢慢就知道怎么跟人高效沟通了。还有表达能力,面试的时候能不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清楚、说精彩,很关键。平时可以多在课堂上发言,或者跟同学模拟面试,练多了自然就不怯场了。
再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招你过去是让你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当“传声筒”的。在学校里遇到问题别总想着找老师帮忙,比如小组作业遇到分歧,试着自己牵头协调;做项目遇到困难,先自己查资料、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再求助。慢慢就能养成“遇到问题不慌,先想解决方案”的习惯,这在工作中特别吃香。
还有时间管理能力,很多同学在学校里又上课又实习又参加比赛,还能把事情都做好,就是因为会管理时间。可以试试用“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优先做重要的事,别总被琐事牵着走。比如期末要考试,同时又要准备比赛,就得先把复习计划列好,再抽碎片时间准备比赛,别最后两边都搞砸了。
最后想跟大家说,在校期间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关键是别盲目跟风,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需要提升什么。比如你想进大厂做技术,那就多刷题、多做项目、找技术岗实习;你想进国企做行政,那就多关注政策、提升公文写作能力、考相关证书。 别等到大四才后悔“当初要是多实习几次就好了”“当初要是好好学专业课就好了”,现在就行动起来,毕业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找工作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长期备战”,在校这几年就是你积累实力的最佳时期,好好加油,肯定能找到心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