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说,先行者走在前列,能够捷足先登;也有人说,后来者后发制人,也能实现弯道超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揭示了人类竞争与发展历程中一个永恒的命题:先行者凭“捷足先登”占得先机,后来者借“后发制人”实现“弯道超车”。此非简单的道路选择,而是对历史进程与个体命运的深刻叩问——唯有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桎梏,洞察“先”与“后”在时空长河中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方能参透其中真谛。
先行者之“先”,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往往意味着,要突破常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去开拓前路。先行者走在前列,能抢占好位置、好机会,更容易捷足先登。如特斯拉以颠覆性创新率先定义电动汽车行业标准,成功抢占市场高地,尽显先行者“捷足先登”的开拓优势。然而,先行也常常伴随着各种风险,如前路不明,容易犯错,代价高昂等。
后来者之“后”,在于汲取前人智慧、规避历史弯路,借“后发之势”蓄力前行。后来者不一定是落后者,坚定信心,发挥后发优势,就能走出一条自信自强之路。如中国高铁通过系统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短短十余年便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运营里程与核心技术均跃居全球之首,生动演绎了后来者“后发制人”的强劲势能。然而,“弯道超车”并非坦途,对前人路径的依赖容易成为创新的枷锁,对“后发”的迷恋也容易成为进取的障碍。
“先”与“后”在历史长卷中绝非静止对立,而是在动态中相互转化,彼此成就的。先行者开拓的疆域为后来者铺就了超越的基石,后来者的创新洪流又不断重新定义何为真正的“先”。如乔布斯与苹果借图形界面等先驱成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新的“先行者”;今日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正经历着从奋力追赶到并驾齐驱、再到引领创新的华丽蜕变。唯有在开放吸纳与自主创新间保持张力,方能在时代洪流中永立潮头。
这则材料引导学生既要保持先行者的勇毅,又要砥砺后来者的志气。天下事,困于想,而破于行。无论先行者还是后来者,都应是实干家、奋进者,都应以清醒判断与自主创新为指引,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范文分享】
承前启后行
世论常析“先”“后”之辩:或言先行者占尽天时,捷足先登;或谓后来者善借东风,后发制人。此言虽简,却如一面深邃的镜鉴,映照出人类文明演进中“破”与“立”、“承”与“创”的永恒张力。窃以为,先行者如星火初燃,照亮未知之境;后来者似江河奔涌,终成浩瀚之势,二者共同谱写了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壮丽史诗。
先行者,是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孤勇者。他们以思想为斧,劈开认知的混沌,纵然前路晦暗,仍义无反顾。孔子周游列国,虽一时被视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迂阔,然其仁礼之光,终成华夏千年不灭的精神星燧;哥白尼以血肉之躯撼动千年地心壁垒,虽身负异端之名,其日心之说却刺破蒙昧,为近代科学劈开曙光。他们的价值,往往不在当世的冠冕,而在为后世立下可资仰望的星辰,其开拓精神本身,便是文明最珍贵的遗产。
后来者,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远眺者。他们承前启后,既得前人智慧滋养,又能另辟蹊径,甚至实现弯道超车。此非简单的步武后尘,而是洞察基础上的精进与超越。牛顿融汇伽利略、开普勒等先驱智慧,构建经典力学宏厦,其言“站在巨人肩上”,正是对“承前”价值的深刻体认;王阳明于朱子理学樊笼外求索,终悟“心即理”之旨,将儒学内化至新维度,此“飞跃”正建立在对前人思想的扬弃之上。可见,后来者的超越,非但对先行者并非否定,恰是对其价值最辉煌的确认与完成。
究其本质,文明进程绝非一场简单的速度竞赛或位置更迭,而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智慧接力。先行者奋力跑完其历史一棒,将经验、教训、成就与未竟之业,郑重交予后来者。后来者接续前行,其“后发优势”与“弯道超车”,皆离不开前人铺设的基石。若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爆炸,何来后世中国哲学的汪洋恣肆?若无文艺复兴巨匠对古典文明的深情回眸,又何来启蒙运动的理性洪流?每一次看似颠覆性的超越,其深处,都奔涌着前代智慧的绵长暗流。
鲁迅先生曾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先行者,是那最初踏出足迹的勇毅少数;后来者,则是使足迹成为通衢的智慧大众。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机遇频现,吾辈青年正当其世。我们当以包容之心敬仰先驱的筚路蓝缕,汲取其开拓精神;更应以恢弘之志,勇担“后来者”之使命,在前人积淀上锐意精进。
唯有承前志之菁华,启后世之新章,方能在奔涌不息的时代长河中,既能领略“捷足先登”的壮阔,亦能成就“后发制人”的辉煌,共同谱写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