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五天,娃的收心节奏恢复正常。在群里也多了“求荐书”留言,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娃提及“近代史书”的频率也高了起来。
等了很久的“上下五千年“系列最新五本“近代史”终于收到!
国庆空闲我们抽空读了读,这套书,不只是历史读物,更是给孩子的 “人生启蒙书”。4年级以上&初中的娃,必须安排上!
《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续编版)》
续编5册帮孩子看清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了解辛亥革命的艰难,才懂 “共和” 的珍贵;铭记抗战的牺牲,才会珍惜现在的和平。
它会告诉孩子:我们的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从远古流淌到今天的血脉;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无数先辈用行动写就的传承。让孩子在故事里遇见先贤,在考点中巩固知识,在读懂中国的过程中,长成有根、有魂、有底气的中国人。
适合四年级以上到初中
何为“新时代”版
“上下五千年”不用多介绍了吧,我们好几年前就写过——这是我们家娃从小读到大的史书,追溯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从商周文明到春秋战国,从汉唐盛世到清朝落寞.....不仅是娃,连我的很多历史知识的积累都来源于此。
《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一方面,随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史学观点也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在保证权威性、专业性的同时,编排更贴近新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出版以后获奖不少。
2023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2024年“中国好书”六一专榜
2023年度“上海好书”
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图书馆推荐书目
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是最新出的《续篇》(五册近代史),续前面18册,从19开始编号。每册约20个故事。专门讲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近代史,尤其着重于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抗日战争的悲壮、解放战争的过程。
这是语文、历史、政治必学的内容,也是很多史书没有涉及的部分,值得多读一读。
第19册《觉醒年代》(辛亥革命至大革命)
第20册《星火燎原》(土地革命战争)
第21册《众志成城》(抗日战争·上)
第22册《正义必胜》(抗日战争·下)
第23册《日出东方》(解放战争)
1911
年到1949年这38年,如果只从时间长短看,这38年在5000年历史长河里占据的比例不足1%,但这段历史离我们最近,对我们的影响最深,其蕴含的意义也更深远。
从辛亥革命到开国大典,这短短38年是中国最惊心动魄的“逆袭”史——从被列强欺负到挺直腰杆站起来,每一页都写满了热血与转折。
(第20册《星火燎原》p2-3)
适合四年级、初中生
对教材很好的细化、补充
八上的历史书主要就是讲近代史。我也对比了一下,这套书对教材真的是很好的补充。举个例子哈: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是一章四小节。
《续编》中用第21册《众志成城》、第22册《正义必胜》整整两册的篇幅来讲,细化了很多。
前阵子的阅兵,俩娃都是在学校集体观看的。
回家手机上刷到回放,三年级的妹妹就提出,很纳闷为什么镜头一直对准写着“杨靖宇支队”的战旗拍。
哥哥给她看了历史书,书上只有一小节比较简洁的描述,妹妹“哦”了一声,似懂非懂。(注意我画出来的“马占山”这个名字)
等我拿到这套书,立马把写杨靖宇的部分翻出来,摘取里面的细节讲给她听。
我本人都是第一次知道杨靖宇这个名字并非其本名。
教材上一笔带过的“马占山”,本套丛书也用整整一页进行了介绍。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是,它不仅聚焦重大事件、战役等,还选取了许多关于文化抗战、经济抗战、国际支援等的故事,突破传统军事史叙事的局限,从多维度构建起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
比如第21册《众志成城》中讲述了宜昌大撤退保护民族工业命脉、故宫文物西迁的万里跋涉、西南联大在炮火中弦歌不辍……
第22册《正义必胜》中讲述了南洋机工驰骋滇缅公路的生死时速(这段我们今年暑假在腾冲听导游提过,书里又补充了认知)、
《黄河大合唱》鼓舞全民抗战、
白求恩为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历史照片特别多
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历史照片特别多。
之前介绍过《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古代史18个分册包含3000+精美照片、插画、图表、时间轴、思维导图、100+手绘插画,另有大量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珍贵文物、名胜古迹介绍等。
续编5本依然保持了“图文并茂”的编排风格。
比如,第19册《觉醒年代》中《五四运动》这篇,不仅用文字详细讲述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学生集会游行过程中火烧赵家楼,后来运动持续发展席卷全国的过程,还选取了大量历史照片。
其中有学生集会游行的照片:
也有社会各界声援学生运动的照片:
还有复原的纪念地场景,以及名家油画:
这些丰富的影像,不仅还原了历史现场,更传递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1919年那风起云涌的时刻,仿佛能听见游行队伍的口号声,感受到100多年前那些年轻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激情与信念。
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到——为什么这册的分册书名叫“觉醒年代”,什么是“伟大五四精神”,为什么说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续编》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历史大事件,都是用这样图文并茂的形式去呈现,并且在合适的地方增补小贴士等。
比如第5册《日出东方》P42讲到淮海战役时,在描述激烈战况的同时,还提供了小贴士,介绍为什么说这场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语)。
八上历史书附录“学史方法”里专门有一节“如何从历史图像中获取信息”。
历史图像不仅重要,还有可能是考点。
适合四年级、初中生
考试越来越活怎么办?
说起“考点”,一开始我是以一个初中生家长+阅读推广人的眼光去看的这套书的。看了资料发现,我体感没错——这套从编排起,就是紧扣中学历史教材的。
《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续编)》的总主编张海鹏先生堪称史学泰斗,他是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同时还是高中历史教科书总主编,2024年最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编修委员会主任。
有了张海鹏先生的坐镇主编,《续编》从编定条目到撰写内容,以及配图方面,都提前一步紧扣中学历史教材。
5册内容与2025年秋季启用的最新版八年级历史教材形成“无缝衔接”,其知识点覆盖率、考点解析深度与学习辅助功能,远超普通读物。
比如,1945—1949年解放战争这段历史,在义务教育课标要求中,主要分为四个板块(见下图左栏),《续编》中对于这四个板块都有相应的故事篇目(见下图右栏):
(《续编》与历史学科义务教育课标对照表节选)
这些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扩充,让课本里较为简略的历史骨架长出了“血肉”,增补了大量可知可感的细节。
教材里讲三大战役时,主要介绍战役的起止时间、主要作战区域和胜利意义。
《续编》则深入战役中的具体战斗,比如讲辽沈战役时,《续编》就是以塔山阻击战为重点展开,先讲述为何要在塔山狙击敌人的原因,前期如何排兵布阵,战斗过程中东北野战军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坚守阵地,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拿下此战胜利,把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我们的将领真无用,以三个军加上优势空军炮火,把塔山都打平了,都不能攻进去!”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P120对三大战役的介绍)
(第23册《日出东方》的《塔山浴血阻强敌》用p34—38总共5页,讲述了辽沈战役前前后后的故事)
从阅读的角度——
这样的扩展与补充,读者不再是面对枯燥的时间、事件和概念,而是能够走进历史的情境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深远影响。
从应试的角度——
初中生家长应该都知道,现在全书都考点,出题很灵活。
这种将知识点与生动细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应对各类考试,更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这正是《续编》在权威性与实用性之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让历史学习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次充满探索与感悟的旅程。
另外还有一套姊妹篇是《世界五千年》,从古希腊讲到古罗马,从大航海时代讲到工业革命,带孩子见证人类文明的开端。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