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再次面临关键节点。9月底联合国重启对伊朗的多项制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若伊朗未违约,此次“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有效期到10月18日,之后自动失效。
据联合国官网介绍,第2231号决议以及伊核问题协议将于今年10月18日失效。目前也没有任何协议替代即将失效的伊核协议,伊朗何去何从?
四国联手推动对伊制裁重启
时隔9年重启对伊制裁,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施压伊朗与美国恢复核谈判,英国、法国和德国8月28日以伊朗未能履行伊核协议为由通知安理会,依据第2231号决议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如果安理会未能在30天内就延长对伊制裁豁免期限通过决议,相关制裁将恢复。
在当地时间9月19日安理会未能通过继续解除对伊制裁后,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仍未通过中俄就第2231号决议技术性延期6个月的决议草案。根据伊核协议及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相关规定,六项针对伊朗的制裁在美东时间9月27日恢复生效,涵盖武器禁运、铀浓缩限制、资产冻结、旅行禁令、货物检查等。紧接着,欧盟于当地时间9月29日发布新闻公告重启对伊制裁,包括经济与金融制裁,并涉及贸易、金融和运输领域。对伊封锁网进一步收紧。
6月22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的是遭美军空袭后的伊朗伊斯法罕核设施部分区域。新华社/美联
今年6月以色列空袭伊朗,美国随后轰炸伊朗核设施。此后,美伊一直未恢复谈判。伊朗方面认为美西方一边谈判一边动武,“根本无意履行承诺”。德国中东问题专家米歇尔·吕德斯指出,美方在谈判中要求伊朗“完全放弃铀浓缩活动”,也被伊朗视为不可接受的挑衅。
而西方国家怀疑伊朗在寻求拥有核武器,英法德的一份联合公告称“要确保伊朗永远不会拥有核武器”。制裁重启前,伊朗与西方的谈判均已失败告终。
信任崩塌,对话停滞。制裁重启,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是外交失败的结果。
10月18日,伊核问题最后防线?
在联合国恢复对伊制裁后,据中新社报道,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部、军方等密集表态,涉及这几方面内容,一是军方将对任何潜在威胁或侵略行为作出果断反应。二是讨论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三是对伊制裁行为“毫无法律依据”且“严重滥用程序”,不承认10月18日之后“恢复或延长制裁的任何企图”。
根据2015年7月伊朗与美英法德俄中签订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铀浓缩活动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2231号决议,对协议加以核可,其中包含“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允许协议签署国采取措施应对伊朗的违规行为,该机制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2016年10月,欧盟解除对伊朗全部核相关制裁。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单独恢复了制裁。
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给了国际社会快速恢复对伊制裁的权力,同时也给出这一权力使用的截止日期,如果最后期限已过而伊朗没有违反协议,对伊制裁将自动失效。
然而,随着10月18日第2231号决议以及伊核问题协议失效,一切充满了未知,伊朗与欧美国家又将进入新一轮博弈。
9月2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自今年6月以色列和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以来,伊朗核计划的状况尚不明朗。伊朗总统9月底在联大曾表态,伊朗从未制造核武器,未来也不会。因恢复制裁,伊朗方表示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并讨论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如若欧美不顾伊朗威胁强行推动突破10月18日制裁失效防线,有分析人士认为,欧美和伊朗关于核问题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是造成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中方始终认为,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唯一可行选项,反对武力威胁和制裁施压。
上一篇:1.2万台套农机战“三秋”
下一篇:东湖评论:让“捡秋”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