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初中数学提高成绩的核心是 **“先补基础漏洞,再练逻辑思维,最后掌握题型方法”**,避免盲目刷题。初中数学知识呈 “阶梯式递进”(从有理数到函数、从平面图形到圆),只要按 “基础巩固→逻辑突破→解题规范” 的路径落地,就能稳步提分。以下是覆盖初一到初三的可操作方案:
一、第一步:抓基础 —— 搞定 80% 的基础分(核心优先级)
初中数学 80% 的分数来自基础题(如计算、简单几何证明、基础函数应用),很多学生成绩差,根源是 “初一基础没吃透,后续越学越吃力”(比如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初二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就会懵)。
1. 精准定位基础漏洞
- 查课本:按年级梳理核心考点(初一: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初二:全等三角形、一次函数;初三: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圆),标记 “课本例题 / 课后题不会做” 的知识点(如 “分式方程去分母总出错”“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记混”)。
- 用基础卷验证:找一套初一 / 初二期末基础卷(侧重课本考点,难度低),限时做完后统计:
- 完全不会的题:对应知识点没学懂(如 “不会因式分解”);
- 会但做错的题:知识点不熟练(如 “计算时符号搞错”“公式记错”)。
2. 高效补基础的 2 个方法
- 回归课本,例题 + 课后题反复练:基础薄弱的学生先不刷难题,把课本例题的解题步骤背下来,再独立做课后题(每道题做 2 遍:第 1 遍对照例题,第 2 遍脱稿写)。比如补 “一元一次方程”,先掌握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的步骤,再做 5 道同类题,确保每一步能说清 “为什么这么做”(如移项要变号)。
- 用错题本记 “基础错误”:专门记录 “计算失误、公式记错、概念混淆” 的错题,标注错误原因和正确步骤(如 “2x+3=5 移项写成 2x=5+3,错误原因:移项没改号,正确步骤:2x=5-3→x=1”),每天花 10 分钟重做 1-2 道。
二、第二步:练逻辑 —— 突破几何证明和函数的拉分点
初中数学的 “拉分题” 集中在几何证明(初二到初三)和函数综合题(初三),核心是 “逻辑推理能力”—— 很多学生 “知道知识点,但不会串联解题”,需针对性训练。
1. 几何证明:从 “找条件” 到 “搭桥梁”
- 条件拆解法:拿到题先在图上标已知条件(如 “AB∥CD” 标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标直角符号),再写 “每个条件能推的结论”(如 “AB∥CD→内错角相等”),最后看这些结论能否连向要证明的内容(如证明 “△AOB≌△COD”,需找 “边相等 + 角相等”)。
- 逆向推导法:若正向推不动,从结论倒推 “需要什么条件”(如要证 “AB=CD”,可能需证 “△ABC≌△DCB”,再倒推 “证全等需要的边 / 角”)。
- 总结辅助线规律:几何题常需加辅助线,整理高频类型(如 “等腰三角形作高”“梯形作平行线”“圆作半径”),做题时对照套用(如 “遇中点,连中线;遇角平分线,作垂线”)。
2. 函数分析:从 “懂概念” 到 “会应用”
- 图像 + 解析式绑定记:学一次函数(y=kx+b)、二次函数(y=ax²+bx+c)时,每天画不同参数的图像(如 k>0 和 k<0 的一次函数,a>0 和 a<0 的二次函数),标注特征(如 k>0→y 随 x 增大而增大,二次函数顶点坐标 (-b/2a, 4ac-b²/4a)),让 “图像” 和 “性质” 对应。
- 实际问题转函数模型:做应用题时,先找变量关系(如 “利润 = 单价 × 销量 - 成本”),设自变量 x(如销量),列解析式,再用函数性质解题(如二次函数求最值,一次函数求取值范围)。比如 “商品进价 20 元,售价 x 元,销量 100-5 (x-30) 件”,列利润函数 y=(x-20)[100-5 (x-30)],化简后用顶点公式求最大利润。
三、第三步:强解题 —— 掌握题型模板和答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