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教育理念,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于2025年9月精心组织并开展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第一阶段始业教育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讲座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全过程培养的起始阶段,旨在助力新生实现学术角色转换,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方位助力研一新生开启研路新章、筑梦远航。
奖助体系宣传课——入学启蒙
辅导员徐璇老师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中, 着重强调了学术规范与科研诚信,这是学术生命的基石。课程还介绍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与丰富资源,为大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徐老师除了对南京师范大学的奖助体系条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外,还重点提及了交通安全与实验室安全,提醒学生们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操作,将人身安全置于首位。最后徐老师对研一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几年的科研道路上,既能 追求真理、创新探索,也能平安健康、行稳致远。
科研竞赛分享会——汲取科研动力
9月10日上午,我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3级博士生杜菲,以“探索-成长-蜕变”为主题分享了自身的科研经历,为25级研究生上了生动一课。杜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课题“功能性油脂”切入,讲述自己对课题的一系列学术探索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在反复实验中重构研究思路,做到科研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新生接纳探索中的不确定性,要有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 分享会尾声,现场掌声热烈,不少研究生表示从其经历中汲取了面对科研挑战的勇气。
身心愉悦健康课——心理充电站
9月11日上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郜俊雅老师主讲的“身心愉悦健康课”顺利开展。课程上郜老师将“心理能量”这一核心概念比作手机电量,详细解析了注意力、意志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构成要素,并结合作息冲突、完美主义等经典场景,深入剖析了内耗的三大根源—— 边界模糊、认知陷阱与无效沟通。同时,郜老师针对无边界感行为举例说明,强调边界是“保护自己的光”,需通过沟通动态调整;指导新生跨越 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等认知陷阱,避免负向自证预言;并传授学生们沟通中的 “XYZ 法则”,教大家用“我”句式表达感受,规避“反黄金法则”带来的人际困扰。
我院学子表示,郜老师的讲座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不仅加深了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更掌握了调节情绪、改善人际的实用方法,为后续研究生生涯的身心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献检索信息课——科创信息库
9月11日下午,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靖鹏老师为全体食品院2025级新生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讲座。杨老师先针对课程做出广义的介绍和重要性,结合以往查阅文献实践案例,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指明了查阅文献方向,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此次课程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我们学院2025级新生进一步了解了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促进了我们对学术的不断探索,提高了我们的精神追求。作为当代新一代研究生, 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勇于为学术献身,时刻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奉献自己,回报祖国。
培养方案解读课——规划学术生涯
9月12日下午,由我院院长张幸教授为研一新生展开“研究生培养解读”的主题讲座,旨在帮助新生快速了解研究生阶段学习要求与培养流程,为后续学业规划奠定基础。
讲座中,张院长以详实的数据和典型个例为支撑,全面梳理了学院过往四年学生毕业情况,深入解读研究生毕业科研要求,让新生清晰掌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点与努力方向。随后,老师围绕研究生培养全流程,按时间轴顺序拆解为九个关键环节,逐一讲解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帮助新生建立系统的学业认知。
在讲座收尾阶段,张院长重点强调研究生学习培养中的注意事项, 为新生规避学业风险、明确研究路径提供实用指导。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实践建议,有效解答了新生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疑惑,让在场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
校史校情教育课——传承与发展
为深入学习校园历史,全面了解校园情况,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于9月12日下午在学思楼119举办了 校史校情教育活动。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翟云秋主持,全体2025级研究生参加。
活动伊始,翟书记带领大家回顾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传承,展现南师大多元发展的综合性魅力。随后,翟书记从学院历史沿革、师资配备、校区地理位置等方面,深入剖析学院现状,让同学们对学院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同时,翟书记勉励研一学子提升科研能力、平衡学习生活,以杰出校友为榜样,成长为同样优秀,更加卓越的南师人。
诺奖学者面对面——开拓国际视野
9月12日上午9时,为进一步强化新生的学术素养,拓宽其国际科研视野,我院成功举办了“诺奖学者面对面”学术交流活动讲座。本次活动由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张幸主持,党委副书记孙友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对诺奖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交流、认真学习。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诺奖学者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健步走上讲台。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验,针对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展开了精彩分享,让同学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在研究成果介绍环节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热情、耐心的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宝贵经验。临近讲座尾声,学生代表怀着崇敬之情为托马斯·苏德霍夫教鲜花致谢。
本次“诺奖学者面对面”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对神经科学领域有了新的认知,还 被托马斯·苏德霍夫教授的科研精神所鼓舞,对未来的学术之路充满了期待。
学术诚信底线课——坚守科研道德
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9月12日上午10时,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周佳海教授为研一新生开展学术诚信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周院长以《研究生手册》为纲,阐释学术诚信内涵,强调学术规范的核心地位。随后结合亲身经历与国内外典型案例,深刻剖析诚信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解读《江苏省研究生基本学术诚信规范条例》。此次讲座有效强化了新生学术规范意识,明确学术不端后果,引导树立正确学术观, 为守护学术纯洁、筑牢科研道德根基、构建健康学术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安全教育课——坚守实验安全
9月23日上午10时,学院邀请了实验设备管理处毛敏老师给大家开展 实验安全教育课。首先通过多起实验室事故案例,向学生们展示了因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爆炸,以及因防护不足导致的化学品泄漏、人员中毒和仪器损坏等严重后果,以此警示大家重视实验室安全。
随后,她列举了实验室常见隐患,包括安全通道堵塞、操作不规范、电气设备老化、危险化学品存储不当等,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接着,毛老师讲解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安全培训与准入、实验操作规范、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管理及应急处理流程,要求学生必须熟知并遵守相关规定。最后,她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该平台支持实验预约、设备管理、安全考核、隐患上报等功能,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与规范性。
毛老师强调,全体学生应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严格遵守规定,主动排查隐患,熟练使用管理平台,共同维护安全的实验环境。
生涯规划领航课——生涯规划指导
9月23日上午9时,学院邀请了中储粮集团公司江苏质检中心总经理袁华山受邀作 生涯规划指导专题分享。
袁总首先对中储粮集团作了整体介绍,包括其组织架构、职责使命、资产规模与全国网络布局,强调中储粮作为国有骨干企业,以“为国储粮、储粮报国”为核心使命,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接着,他分享了质检中心在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快速检测方法应用及智能化设备引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中储粮在全流程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实践,包括从新粮收获、入库把关、储存监督到出库检验的严谨管控体系。袁总还阐述了集团在质量安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举措,如“智慧”粮库建设和无人化实验室等,体现了中储粮紧跟创新浪潮的企业担当。
最后,他通过一段生动视频与同学们探讨人生意义,并结合公司人才需求,对大学生提出几点期望: 既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也要认同企业文化,成为内心强大、有梦想、懂共享的人,同时注重多通道职业发展。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专业实践拓展课——海关业务介绍
9月30日上午,学院特邀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封亚辉专家,为研一新生开展主题为“海关业务发展及进出口商品检验典型场景介绍”的专题讲座。
封亚辉专家 从历史与法理双重视角展开阐释海关概念。在职能模块,封亚辉将海关核心职能归纳为“监管、征税、缉私、统计、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口岸管理”九大板块。作为与食品专业关联最紧密的板块,封亚辉系统介绍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优良进口商自愿认定制度”“输华食品境外预先检验制度”等。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参与,问题涵盖“个人携带食品入境的限量规定”“海关对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要求”等多个维度,封亚辉专家一一耐心解答,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学生表示,“以前觉得海关离我们很遥远,听完讲座才发现,它与我们的专业息息相关。比如在做进口食品相关的科研时,必须考虑海关的监管要求,这让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研究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开启学术征程的重要起点,对塑造高素质人才意义深远。此次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第一阶段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新生融入学术生活的桥梁,更是学院践行育人使命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卓越研究生培养”为目标,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为根本指引,坚持以创新为引擎,持续深化研究生入学教育改革,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形式。学院也将更加聚焦研究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强化精准施策,切实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构建“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生物制造领域卓越工程人才,为每一位学子在南师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学术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卓越光彩而不懈奋斗, 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