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黄胜利:那天儿子对我说,爸爸我特别讨厌上学,学校像监狱一样
创始人
2025-10-18 02:12:24
0

谢谢各位同仁、家长和学生,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找到自我,成长为更好的自我》,有两重意思。首先,我也是一位家长,作为一个父亲我也还在寻找自我、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就跟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一样。第二个,是想跟我们今天在场的年轻人、我们的学生分享一些感悟。

刚才肖老师说到,今天「2024未来教育论坛」的主题是「开门:内卷时代的破局之道」。在来会场的路上,我还在跟肖老师聊,当下这个环境确实是非常卷的一个时代。

黄胜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执行院长

“教育蓝皮书”副主编,统筹“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LIFE教育创新峰会、区域教育创新共同体等多个重大课题及项目,长期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创新、非营利组织发展等领域。

学校如监狱:

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内容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跟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今年14岁半,初二,比我还高,已经1米81了。他在北京上学,通俗讲,就是北京一所所谓的重点中学,当然,体制内的正式说法不叫重点,叫示范学校。

今年五一,好不容易有个休假,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在一条河边散步。一开始,儿子跟我聊一些好玩的事情,聊着聊着他突然就沉默了,然后来了一句:

“爸爸,现在我特别讨厌上学,像监狱一样。”

我当时很惊诧,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讲?他说我跟你描述一下——

每天早上大概6:30起床,7点出头到学校;

然后先上早自习,再上5节课;

课间10分钟其实也很难做到,老师时常拖堂;

中间广播体操也是固定动作,想打个球根本不可能;

下午,又是几节课;

到家已经6点,晚上还要做很多作业。

他说:“我感觉没有自由,没有自我,体育课我喜欢的足球也踢不了,运动都是无趣的,老师教的都是固定内容,在固定时间,特别像在坐监狱。”

我当时听了,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其实还要加上规定的内容。

当然我们家还好些,我们没有鸡孩子,没有给孩子上任何的辅导班、培训班。如果还要加上这些,就相当于996,大家都知道,大量的孩子周末也是这样过的。

所以,我想大家其实都很明白,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生现在是怎样的学习生活状态。像我儿子的故事,不是孤例,他代表着国内千千万万、大量的学生,就是当下教育生态的个案呈现。

▲ 本文作者黄胜利在 2024 未来教育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大家可以看这些数据:

24.6%的青年少抑郁检出率,中科院心理所;

超20%的学生有轻生念头,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30.4%北大新生厌学,40.4%学生认为活着没意义,北京大学精神科主治医生徐凯文

……

近几年,类似这样的调查研究特别多,我只是随手挑了几个在国内比较权威的。我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前两年也在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但这个话题很敏感,研究很难进行。现在中小学生抑郁、轻生的比例非常高,网上零星还有些信息可以看。

面对AI与VUCA时代,

我们的教育何为?

在这种内卷环境下,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或者说,很大的一个变量,就是AI。这两年国外不断迸发的AI技术,正在解构当代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尤其对我们教育体系构成巨大的冲击。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

另外,从疫情到现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乌卡(VUCA)时代,它是易变的、复杂的、不可控的、模糊的时代。

现在面临的问题,不管是全球化问题、战争、恐怖主义、大的疫情、社会公义等等问题。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全球语境、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探讨内卷、探讨教育、探讨培养人——那么,我们的教育何为?

今天,我们很有缘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未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当下也已经很模糊,但我们的教育还在延续这个滥觞于19世纪、将近200多年前的教育体制,教的呢又是20世纪的知识,要怎么应对未来?所以,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的终极追问是——在当下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何为?

▲ 本文作者黄胜利在 2024 未来教育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我们教育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领域、一个学科最基础的东西,是整个领域、学科架构的基础。我在这里定义,我说,整个教育的第一性原理就是“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教育最核心、最基础的东西。

不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我们在当下内卷又乌卡的语境下谈教育,更是要回到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不管外部环境、科技如何变化。

谈到这里,我想,我们要首先“发现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讲的“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发现自己。而在国外相对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里,我挑了两个分享给大家。

一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是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特长是不一样的,大概可以分为8类,每个个体都会有偏差。所以,在这些智能里,你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这里面重点跟大家提一下我们目前的考试,尤其是高考,考的是什么?语言和逻辑。为什么说起高考,大家一方面在说公平,另一方面又说非常糟糕,因为他以非常窄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高考考的内容只能评判语言、逻辑这两种智能,而其他很多智能——音乐、美术、体育、自然、人际、自省,都是没法评判的。

在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素质、素养越来越多元的情况下,通过单一的考试还能评判出合适的人才吗?

第二个跟大家想分享的,是上个世纪一个很知名的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在1959年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

发展到现在,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应用很广泛也有很多测评工具的理论,我大概简述一下,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更多资料。他认为,每个人他的人格特长大概可以分成6个方面——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他认为每个人把自己的人格特征找准了,然后职业相关的匹配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兴趣,内驱力等等,都会表现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讨一个生计。对于我们教育者还是年轻人而言,甚至是每一个个体,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 6月22日,2024 未来教育论坛于致极学院举行,图为教育专家圆桌激辩

这种知识越来越重要

前面我们说了怎么找自己,接下来我们要说,我们怎么样“成为自己”。

这里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大概会分成两类知识,包括从启蒙运动知名的教育学家卢梭也有这种阐释。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套装知识。这里的“套装”简单的说,也就是我们现在学校传统在教的、所谓的学院派的,或者说,一两百年前学院派开始逐步建构出来的分科目的这些知识,比如物理、化学。但随着科技、社会甚至学术界自己的发展,专业切得越来越细,而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很难再用专一、单一的学科去解决问题,已经很难去面对未来。

这个时候,我们提到的第二种知识出现了,而且也是不太被重视的,我们叫“来源于生活实践和阅历的经验型知识”。我刚才看到我们致极学院的宣传片,致极除了在学校内的学术课程外,也做了大量参访实训,这就做得非常好。

这种经验性知识,它是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环境,对于人性通过阅历、经验、体察所积累出来的经验,包括道德等等。在目前整个学校系统里,这类知识还是非常欠缺,但是应对未来,第二种知识会越来越关键、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一再呼吁教育要走出教室。

刚才我们谈了许多AI、乌卡,回到我们的今天主题——开门,内卷时代下怎么破门。

我们在做教育的人,有一个概念,我们在寻找未来,我们在创造未来,我们在面对未来,但同时,我们做教育的也有个坚定的信念,教育就在当下,教育就在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现场所有人。

▲ 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 1921-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法国哲学家莫兰提到的,未来的名字叫不确定,未来是没法儿预测的。

可能大家深切体会到,我们在3、4年前出现的这种新冠疫情,我们能预测吗?没法预测。既然未来没法预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下,当下能做的面向未来的事,最好的就是教育。

所以我们今天谈未来,对每个孩子来说,就是找到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对于我们的教育同仁来说,我们更应该去注重的是,怎么样去培养提高学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和阅历的经验型知识。

▲ 本文作者黄胜利在 2024 未来教育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它更多的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化学习,就是走出教室、不局限于书本的这种学习,或者我们统称为教育3.0。这里面有三个核心——

01

学习在窗外

就像我刚才开头讲我儿子的故事一样,传统的模式是什么?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认为学习只能发生在教室,那间屋子里面。而未来的教育它不仅囿于教室,更多的是在窗外,突破时空。

02

他人即老师

中国传统里提到三人行,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我要提到致极,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打广告,而是我们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一直在研究内卷,研究怎么突破教育内卷。为什么我本人特别欣赏肖知兴老师?因为突破教育内卷,真的是在于有非常多个体,有情怀的教育家、企业家去做探索、做实践。肖老师创办的致极学院,就实践了“他人即老师”,包括那么多的企业、各种社会资源,这才是真正应对未来的学习模式。

▲ 致极学子参访霍尼韦尔

03

社会即教材

或者叫世界即教材。这个很好理解,但其实做起来非常难。

在当下,我相信,我们传统的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做到,但我相信像致极这样的创新型文理学院已经开始在做了,这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未来。

好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大家有一些启发。

谢谢各位。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我国生成式AI用户5.15亿人 10月18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
山东649人抢1个岗位!国考报... 2026年国考报名第一天,场面就异常火爆,光是看看数据都觉得心跳加速。开放报名仅9个小时的时候,就涌...
超 90% 选择国产模型:我国...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新华社今天(10 月 18 日)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
武汉地铁出入口的一幕:十分钟按...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丹 产启斗 邹娟 一位女士路过地铁出入口时因膝盖剧痛难忍,步履艰难。武汉地铁工作人...
别教孩子“乖”,教他们拥有“核...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称赞孩子"真乖"。但"乖"这个看似褒义的词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陷阱?...
留学申请愈发激烈!高含金量实习... 最近几年,留学申请圈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地狱模式"!英国院校收到90+成绩单越来越多... 当学术成...
风声|从妻子可查丈夫财产到夫妻... 作者|赵宏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通过《广东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办法中...
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念明、王馨)10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
技校到底有多乱?技校班主任普遍... 提及技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便是 “混乱”。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满是对技校的吐槽之声。人们纷纷...
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女生被尊重,... 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印度留学生大量回国,我们还真不知道有如此多的印度留学生学生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医科...